Untitled Document

明明上帝

「明明上帝」為一貫道的神明主體;全銜是「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表徵天道天命的本體,也是一切生靈,宇宙萬有的形上根源。基於此,一貫道亦別稱「天道」,以天道為統攝萬有的概念,並以「無極理天」為「太極氣天」、「皇極象天」的形上根源,因而在主體上說一切萬有的形上根源,則稱「明明上帝」;在境界上說一切萬有的形上根源,則稱無極理天。一貫道的修道精神,即在於活出自性的「明明上帝」,體現自性的「無極理天」,讓生命彰顯出無盡的意義,讓生命成就無上的價值。茲從「明明上帝」的聖號義理解析,可以簡明一貫道的神明主體,及無極理天的極致生命境界。「明明」即表示不唯是超越的「明」,而且是內在「明」,超越的明,表示天道天命;而內在的明,則表示人人本來具足的良心善性。「上」表示超越不為所限之義,如天道天命可呈現大化流行,但不為大化之流行所礙(即如宇宙萬有不離虛空;而虛空卻不為宇宙萬有森羅萬象所礙),故謂之上,亦如人人本具之良心善性,可由日用倫常中彰顯,但亦不為日用倫常所限。「帝」表示主體主宰義,如天道天命為大化流行之體,宇宙萬有因之而生,此是超越性的主體主宰義;而人人本具之良心善性,則是吾人日用倫常之主導動源,如有自覺於本心,則自定律則、自做主宰,而不為存在的命限所封滯,這是內在性的主體主宰義。一貫道以「明明上帝」為宇宙萬有,一切生靈的大總持,其義理內容在此。 如若細加剖析其全銜,則其「體」乃是「無量清虛」;其「相」乃是「至尊至聖」;其「用」乃是「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由「體」、由「相」,由「用」,均可具現其體相用本是一貫,故以「明明上帝」總標其義。

彌勒祖師

「彌勒菩薩」(梵文: 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在未來人壽八萬歲時成佛以後,將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常尊稱為「彌勒佛」。祂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經典中又常稱為「阿逸多菩薩」。祂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和玄奘的推崇。彌勒的梵文 (Maitreya) 是常見婆羅門姓氏,字根源自梵文 (Maitrī),意為慈愛。唐朝玄奘到印度求學時,見到梵文原本,所以譯為梅呾利耶。但在玄奘之前,後漢及三國時期的早期譯經家,見到的佛經是由西域輾轉得到,吐火羅文的 (Metrak),故譯為彌勒。現代學者從語言學分析起步展開聯想,認為彌勒可能與在中亞流行的密特拉(Mitra)神和印度的密多羅(Mitra)神有關,有人還進一步認為他們與彌賽亞(Messiah)的音義相似。早期記載:在佛教史上,彌勒的記載起源甚早,很可能在第一次結集後、第二次結集前就已經出現。比如在漢譯《阿含經》中可見於說一切有部的《中阿含經》,和法藏部的《長阿含經》。「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有佛。名彌勒如來。」這是各個佛教部派皆認可的基本共識,但是在具體細節上則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在南傳佛教《小部(佛經)•經集》的「彼岸道品」(波羅延品)中,帝須彌勒(Tissa-metteyya)與阿耆多(Ajita,又譯為阿逸多)是佛陀的兩位弟子。《中阿含經》記載佛陀授記他們兩位,一位成佛,一位成為轉輪聖王。

「彌勒菩薩」降世的預言,在佛教各派別的經典中均有描述,故「彌勒菩薩」成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託。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彌勒是姓,阿逸多是名,與上座部的傳說不同,可能是來自大眾部的傳說。據說彌勒出身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庭,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常修行菩薩道,現住兜率天兜率內院修行、說法。根據《雜阿含經》,兜率天的天人壽命是四千歲,相當於人間5.76億年,這是以萬萬為億,如果以千萬為億則有如《彌勒上生經》中五十六億年這樣的記載,等時機成熟後,祂將會繼承「釋迦牟尼佛」而降生人間,出家修道,覺悟成佛。並將於龍華菩提樹下舉行三次傳法盛會(又稱龍華三會),分別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億眾生,令他們開法眼智、證阿羅漢果、脫離生死輪迴。大乘佛教由此發展出人間淨土的觀念,認為當彌勒菩薩降世,將可以救度世人。 彌勒信仰在古印度就甚為流行。據巴利文《大史》記載,公元前2世紀有錫蘭王杜多伽摩尼(duṭṭhagāmaṇī)臨終時蒙眾天神駕車迎往兜率天;據《大唐西域記》、《婆藪槃豆法師傳》記載,無著、世親、獅子覺都發願往生兜率淨土。

南海古佛

「觀世音菩薩」,又作「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是從梵語的(Avalokiteśvara)翻譯而來,漢語音譯「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等,在佛教中說祂是西方極樂世界現在的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觀世音菩薩」過去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由於「觀世音菩薩」過去已成佛,許多信徒會尊稱其為「觀音佛祖」。《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淨土的候補佛;未來「阿彌陀佛」涅槃後,將補處成佛,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觀世音菩薩」是東亞與西藏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的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遭遇災難不祥,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觀照無遺,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最廣為人知的大菩薩,又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美譽。道教與一貫道亦十分尊敬「觀音菩薩」。在道教中稱為「觀音大士」、「慈航真人」;在一貫道中稱為「南海古佛」,可見其在民間信仰的鼎盛。在閩南、台灣民間,觀世音菩薩的女性形象非常顯著,常被尊稱為「觀音媽」;又因為觀世音菩薩過去早已成佛,只是化現為菩薩濟世救人,故常尊稱其「觀音佛祖」,簡稱「佛祖」。台灣人認為:「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心著稱,大士爺是「觀世音菩薩」的屬下(或化身),所以大士爺頭頂「觀世音菩薩」佛像,在中元節時,負責救渡、布施各路在陽間的亡魂。

活佛師尊

姓李名修緣,法號「道濟」,生於宋紹興元年(西元一一三一年),係降龍羅漢降生。臨盆之時,紅光罩院,異香撲鼻。活佛師尊生得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品貌清奇;只是啼哭不止直到三朝,「國清寺」老方丈親來賀喜,一見和尚立即停止啼哭咧嘴笑了。方丈性空長老將其收為記名徒弟,給他取個名字叫李修緣。活佛師尊長到七歲懶說懶笑,不與同村兒童聚耍。其父請來一位老秀才杜群英先生在家教他讀書,過目不忘,一目十行;十四歲考取文童。詎料其父一病歸天。修緣生性愛好經典,至十八歲之時,生母亦病歸亡。守孝期滿看破紅塵,立志出家修行,把家中之事託王員外,至杭州飛來峰下靈隱寺出家,拜元空長老為師,元空長老替他取個法號叫「道濟」。悟道後,在世裝瘋賣傻,到處降妖除怪,替忠臣孝子貞女節婦治病,妙法濟世,無量功德。至今杭州「靈隱寺、淨慈寺、虎跑寺」等各寺,尚留許多古蹟,因其到處救人,起死回生,故人人當祂活佛再世,稱呼祂老人家為「濟公活佛」。今值三曹普渡,為掌理道盤祖師,亦為我們先天師尊。

金公祖師

「金公祖師」姓路,諱上中下一,山東濟寧人,生於清道光廿八年四月廿四日,自號「無線痴人」。幼喪父母,少年孤苦。光緒年間赴直隸從軍,後蒙仙佛指引往山東青州訪清虛祖師求道,到時將多年積蓄紋銀一百兩獻出,就拜十六代祖劉祖為師,並留在劉祖處修道,每日打柴作飯苦修苦煉功德無量。數年後劉祖年邁,曾請示上天何人接續道盤,經指示批訓後,祖師於清光緒三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奉天命掌白陽天盤,開始於山東濟寧闡揚天道,普渡眾生,辦理末後一著收圓大事。迄民國十四年〈西元一九二五年〉二月初二日歸天,享年七十有六,祖師鶴髮童顏,殯天後蒙維皇賜封「金公祖師」,隔年三月三日,祖師借山西楊春齡竅,顯化一百天,口吐《金公妙典》,又說《彌勒真經》傳世。

天然古佛

師尊姓張(弓長祖),諱上奎下生,字上光下璧,道號「天然」,山東濟寧人,生於清光緒十五年七月十九日。誕生之際,天壇失火,紅光滿天,黃河澄澈,天地垂象,實乃聖人降世之徵。師尊生有異稟,平頂方頭二目重瞳,天縱睿智,秉性淳厚。民國四年二十七歲時遇褚老師得道,聞道不捨,篤信修辦。民國九年褚老師歸天,蒙路祖器重, 隨侍左右,親炙德輝,道業精進。民國十四年路祖殯天。十九年維皇降訓,令師尊師母同領天命,接續道統,普渡三曹。師尊師母承命戰兢自持,忍辱負重,道務日興,民國三十四年已遍佈全中國,次年由四川道親迎至成都闡道。民國三十六年八月十五日一代明師溘然殯天,春秋五十有九,維皇賜封「天然古佛」。師尊雖位證至極 ,然眷顧蒼生,誓愿無盡,靈昭感應,到處顯化,廣渡群黎,普天眾生無不蒙恩。

中華聖母

師母姓孫(子系祖),諱上素下真,又名上明下善,道號「慧明」,山東單縣人,生於清光緒廿一年八月廿八日。幼承庭訓,嫻淑貞靜。民國七年得道,慈心廣博,悲願宏深。民國十九年道運推移,維皇明命師尊師母同領天命,使男女平等皆可修辦,乃道降庶民火宅之運數。又諸佛四處顯化,應驗斑斑,師母聞命深知天意難違,乃敬謹持慎輔佐師尊,使千百年來婦女得修大道不讓鬚眉。三十六年中秋師尊示寂,天地同悲,草木同戚,諸弟子悲慟萬分,師母力挽狂瀾,安定道場,諸弟子為師母德化所召,拋家捨業傳遞心燈,重振聖業。三十八年風雲變色,師母避難香江。四十三年由韓道長克服諸難,迎請聖駕移錫臺灣。師母宏愿感天,終於化危機為生機,使一貫道能頂天立地,合法傳道,再由台灣傳遍世界各國,紛紛受到各國政府肯定。六十四年二月廿三日一代明師溘然殞落,享年八十有一,維皇賜封「中華聖母」。

厚德大帝

高公金澄老 前人大德,別號斌凱老人,是一貫道安東道場領航者,祖籍山東文登高村,民國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生於遼寧寬甸縣,三十年負笈瀋陽鐵路大學土木工程系就讀;三 十一年受同學之成全求道,領導前人是天津道德壇的楊灌楚老前人大德,並由當時在瀋陽開荒的陳公慧泉老前人大德 (成 道後老敕封為圓德聖帝) 及在安東一帶開辦的談公紹武老前人大德 (成道後老敕封教化天尊) 帶領修辦道。民國三十三 年畢業後進入東北鐵路工程鳳灌縣工務段服務;公自弱冠求道後,即誠心修道,誠心修持,道心永持,慈悲宏道的精神卻日以華,常與後學說到「回想一生最得力的是六個字:反省、報恩、守矩為修行的三原則。」傚法宗聖曾子日日三省吾身,克學亞聖孟子行有不得則反求諸己,作為修行的第一大原則,更是誠遵天命、內聖外 王的一位長者。

精勤金仙

柳公人漢老前人大德 (歸空後老親敕「精勤金仙」),安東省鳳城縣艾家堡人,生於民國四年九月初七日,歸空於民國 六十七年八月初二日,享年六十三歲,安厝於台北縣觀音山 。公為人剛正誠信,年幼家貧,克勤克儉,聰穎過人,遍覽群書, 過目不忘,尤其對於佛學與儒學之研探,深具造詣,常為鄉人聽訟,排解紛爭,鄉人尊稱為「小聖人」。公大學畢業 後,服務於瀋陽鐵路局,而有幸與高老前人 (成道後老親敕「厚德大帝」) 共事,經老前人成全引渡,而於安東省灌水敦厚堂求道,求道時 虔誠聽講三寶,然仍無法滿足其求知好學的志向,先後耐心聆聽七次後,體會修道要從「格物而後致知」領悟「道」之真諦和寶貴,一心一意澈底悔悟,並即刻發心 清口茹素,渡化父親及親友求道,誠心召感公之父親毅然戒除非酒不能下飯的習慣,發心渡人無數;而公亦發心於敦厚堂幫辦道務,常一日辦道三次,一天點道七十 二人的紀錄,顯見一貫道在當時的東北一帶傳道的盛況,也印證公為道奉獻犧牲的精神與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