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師證道歌 (注解)
據《六祖壇經》和《傳燈錄》記載,永嘉大師(665~713),俗姓戴,字道明,溫州永嘉人,於西山龍興寺出家,法名玄覺、真覺、宿覺 。 出家後,即研習經論,尤其精於天台止觀法門,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教觀雙美的大師。 後來閱讀《維摩經》而契入心源,深有所悟。 後來與六祖的弟子玄策禪師交談多與六祖禪法相應,遂往曹溪參學,並得六祖之印證。 當下就要轉身返回溫州,後經勸留一宿,次日回溫弘揚永嘉禪法,所以永嘉大師有“一宿覺”的美名。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圓寂於龍興別院,塔名淨光,諡號“無相大師”。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There is the leisurely one, Walking the Tao, beyond philosophy, Not avoiding fantasy, not seeking truth.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The real nature of ignorance is the Buddha-nature itself; The empty delusory body is the very body of the Dharma.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When the Dharma body awakens completely, There is nothing at all. The source of our self-nature Is the Buddha of innocent truth. 五蘊浮雲空去來。三毒水炮虛出沒。
Mental and physical reactions come and go Like clouds in the empty sky; Greed, hatred, and ignorance appear and disappear Like bubbl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ea.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When we realize actuality, There i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mind and thing And the path to hell instantly vanishes.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If this is a lie to fool the world, My tongue may be cut out forever.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
Once we awaken to the Tathagata-Zen, The six noble deeds and the ten thousand good actions.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Are already complete within us. In our dream we see the six levels of illusion clearly; After we awaken the whole universe is empty.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
No bad fortune, no good fortune, no loss, no gain; Never seek such things in eternal serenity. 此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For years the dusty mirror has gone uncleaned, Now let us polish it completely, once and for all. 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
Who has no-thought? Who is not-born? If we are truly not-born, We are not un-born either. 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Ask a robot if this is not so. How can we realize ourselves by virtuous deeds or by seeking the Buddha?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Release your hold on earth, water, fire, wind; Drink and eat as you wish in eternal serenity. 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All things are transient and completely empty; This is the great enlightenment of the Tathagata. 決定說。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徵。
Transience, emptiness and enlightenment. These are the ultimate truths of Buddhism; Keeping and teaching them is true Sangha devotion. If you don`t agree, please ask me about it.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
Cut out directly the root of it all, This is the very point of the Buddha-seal. I can't respond to any concern about leaves and branches. 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
People do not recognize the Mani-jewel. Living intimately within the Tathagata-garbha.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It operates our sight, hearing, smell, taste, sensation, awareness; And all of these are empty, yet not empty. The rays shining from this perfect Mani-jewel Have the form of no form at all. 淨五根。得五力。惟證乃知難可測。
Clarify the five eyes and develop the five powers; This is not intellectual work, just realize, just know. 鏡裏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images in a mirror, But who can take hold of the moon in the water? 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
Always working alone, always walking alone, The enlightened one walks the free way of Nirvana. 調古神清風自高。貌瘁骨剛人不顧。
With melody that is old and clear in spirit And naturally elegant in style, But with body that is tough and bony, Passing unnoticed in the world.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
We know that Shakya's sons and daughters Are poor in body, but not in the Tao. 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In their poverty, they always wear ragged clothing, But they have the jewel of no price treasured within. 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
This jewel of no price can never be used up Though they spend it freely to help people they meet. 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Dharmakaya, Sambogakaya, Nirmanakaya, And the four kinds of wisdom Are all contained within. The eight kinds of emancipation and the six universal powers Are all impressed on the ground of their mind. 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
The best student goes directly to the ultimate, The others are very learned but their faith is uncertain. 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Remove the dirty garments from your own mind; Why should you show off your outward striving? 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
Some may slander, some may abuse; They try to set fire to the heavens with a torch And end by merely tiring themselves out. 我聞恰似飲甘露。銷鎔頓入不思議。
I hear their scandal as though it were ambrosial truth; Immediately everything melts And I enter the place beyond thought and words. 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
When I consider the virtue of abusive words, I find the scandal-monger is my good teacher. 不因訕謗起冤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If we do not become angry at gossip, We have no need for powerful endurance and compassion. 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
To be mature in Zen is to be mature in expression, And full-moon brilliance of dhyana and prajna Does not stagnate in emptiness. 非但我今獨達了。恒沙諸佛體皆同。
Not only can I take hold of complete enlightenment by myself, But all Buddha-bodies, like sands of the Ganges, Can become awakened in exactly the some way. 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
The incomparable lion-roar of doctrine Shatters the brains of the one hundred kinds of animals. 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
Even the king of elephants will run away, forgetting his pride; Only the heavenly dragon listens calmly, with pure delight. 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
I wandered over rivers and seas, crossing mountains and streams, Visiting teachers, asking about the Way in personal interviews; 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
Since I recognized the Sixth Founding Teacher at Ts'ao Ch'i, I know what is beyond the relativity of birth and death.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Walking is Zen, sitting is Zen; Speaking or silent, active or quiet, the essence is at peace.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亦閒閒。
Even facing the sword of death, our mind is unmoved; Even drinking poison, our mind is quiet. 我師得見燃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
Our teacher, Shakyamuni, met Dipankara Buddha And for many eons he trained as Kshanti, the ascetic. 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
Many births, many deaths; I am serene in this cycle, there is no end to it. 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Since I abruptly realized the unborn, I have had no reason for joy or sorrow. 入深山。住蘭若。岑崟幽邃長松下。
At any honor or disgrace. I have entered the deep mountains to silence and beauty; In a profound valley beneath high cliffs. 優游靜坐野僧家。闃寂安居實瀟灑。
I sit under the old pine trees. Zazen in my rustic cottage Is peaceful, lonely, and truly comfortable. 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
When you truly awaken, You have no formal merit. In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relative world, You cannot find such freedom.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Self-centered merit brings the joy of heaven itself, but it is like shooting an arrow at the sky. 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When the force is exhausted, it falls to the earth, And then everything goes wrong. 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Why should this be better Than the true way of the absolute, directly penetrating the ground of Tathagata? 但得本。莫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
Just take hold of the source And never mind the branches. It is like a treasure-moon Enclosed in a beautiful emerald.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Now I understand this Mani-jewel And my gain is the gain of everyone endlessly. 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
The moon shines on the river, The wind blows through the pines, whose providence is this long beautiful evening? 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
The Buddha-nature jewel of morality Is impressed on the ground of my mind, And my robe is the dew, the fog, the cloud, and the mist. 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
A bowl once calmed dragons And a staff separated fighting tigers; The rings on this staff jingle musically. 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The form of these expressions is not to be taken lightly; The treasure-staff of the Tathagata Has left traces for us to follow.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
The awakened one does not seek truth does not cut off delusion. Truth and delusion are both vacant and without form. 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But this no-form is neither empty nor not empty; It is the truly real form of the Tathagata. 心鏡明。鑑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
The mind-mirror is clear, so there are no obstacles. Its brilliance illuminates the universe to the depths and in every grain of sand. 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
Multitudinous things of the cosmos are all reflected in the mind, and this full clarity is beyond inner and outer. 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
To live in nothingness is to ignore cause and effect; This chaos leads only to disaster. 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
The one who clings to vacancy, rejecting the world of things, escapes from drowning but leaps into fire. 捨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
Holding truth and rejecting delusion, these are but skillful lies. 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
Students who do zazen by such lies Love thievery in their own children.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They miss the Dharma-treasure; They lose accumulated power; And this disaster follows directly upon dualistic thinking. 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慈忍力。
So Zen is the complete realization of mind, the complete cutting off of delusion, the power of wise vision penetrating directly to the unborn. 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燄。
Students of vigorous will hold the sword of wisdom; The prajna edge is a diamond flame. 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
It not only cuts off useless knowledge, but also exterminates delusions. 震法雷。擊法鼓。布慈雲兮灑甘露。
They roar with Dharma-thunder; They strike the Dharma-drum; They spread clouds of love, and pour ambrosial rain. 龍象蹴踏潤無邊。三乘五性皆醒悟。
Their giant footsteps nourish limitless beings; Sravaka, Pratyeka, Bodhisattva all are enlightened; Five kinds of human nature all are emancipated. 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醒醐我常納。
High in the Himalayas, only fei-ni grass grows. Here cows produce pure and delicious milk, and this food I continually enjoy.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One complete nature passes to all natures; One universal Dharma encloses all Dharmas. 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One moon is reflected in many waters; All the water-moons are from the one moon. 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還共如來合。
The Dharma-body of all Buddhas has entered my own nature, And my nature becomes one with the Tathagata.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
One level completely contains all levels; It is not matter, mind nor activity. 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三祇劫。
In an instant eighty-thousand teachings are fulfilled; In a twinkling the evil of eons is destroyed. 一切數句非數句。與我靈覺何交涉。
All categories are no category; What relation have have these to my insight? 不可毀。不可讚。體若虛空勿崖岸。
Beyond praise, beyond blame, like space itself it has no bounds. 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
Right here it is eternally full and serene, If you search elsewhere, you cannot see it. 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
You cannot grasp it, you cannot reject it; In the midst of not gaining, In that condition you gain it. 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
It speaks in silence, In speech you hear its silence. The great way has opened and there are no obstacles. 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
If someone asks, what is your sect and how do you understand it? I reply, the power of tremendous prajna. 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順行天莫測。
People say it is positive; People say it is negative; But they do not know. A smooth road, a rough road even heaven cannot imagine. 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閒相誑惑。
I have continued my zazen for many eons; I do not say this to confuse you.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I raise the Dharma-banner and set forth our teaching; It is the clear doctrine of the Buddha Which I found with my teacher, Hui Neng. 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
Mahakashyapa became the Buddha-successor, Received the lamp and passed it on. Twenty-eight generations of teachers in India. 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摩為初祖。
Then over seas and rivers to our land Bodhi Dharma came as our own first founder. 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
And his robe, as we all know, passed through six teachers here, And how many generations to come may gain the path, No one knows. 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
The truth is not set forth; The false is basically vacant. Put both 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aside, Then even non-vacancy is vacant. 二十空門元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
The twenty kinds of vacancy have no basis, And the oneness of the Tathagata-being Is naturally sameness.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
Mind is the base, phenomena are dust; Yet both are like a flaw in the mirror. 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When the flaw is brushed aside, The light begins to shine. When both mind and phenomena are forgotten, Then we become naturally genuine. 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制。
Ah, the degenerate materialistic world! People are unhappy; they find self-control difficult. 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冤害。
In the centuries since Shakyamuni, false views are deep, Demons are strong, the Dharma is weak, disturbances are many. 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People hear the Buddha's doctrine of immediacy, And if they accept it, the demons will be crushed As easily as a roofing tile. But they cannot accept, what a pity! 作在心。殃在身。不須冤訴更尤人。
Your mind is the source of action; Your body is the agent of calamity; No pity nor blame to anyone else. 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If you don't seek an invitation to hell, Never slander the Tathagata's true teaching. 栴檀林。無雜樹。鬱密深沈獅子住。
In the sandalwood forest, there is no other tree. Only the lion lives in such deep luxuriant woods. 境靜林間獨自遊。走獸飛禽皆遠去。
Wandering freely in a state of peace. Other animals and birds stay far away. 獅子兒。眾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
Just baby lions follow the parent, And three-year-olds already roar loudly.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虛開口。
How can the jackal pursue the king of the Dharma Even with a hundred-thousand demonic arts? 圓頓教。無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
The Buddha's doctrine of directness Is not a matter for human emotion. If you doubt this or feel uncertain, Then you must discuss it with me.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This is not the free rein of a mountain monk's ego. I fear your training may lead to wrong views Of permanent soul or complete extinction.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
Being is not being; non-being is not non-being; Miss this rule by a hair, And you are off by a thousand miles. 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
Understanding it, the dragon-child abruptly attains Buddhahood; Misunderstanding it, the greatest scholar falls into hell. 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
From my youth I piled studies upon studies, In sutras and sastras I searched and researched. 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Classifying terms and forms, oblivious to fatigue. I entered the sea to count the sands in vain. 卻被如來苦訶責。數他珍寶有何益。
And then the Tathagata scolded me kindly As I read "What profit in counting your neighbor's treasure?" 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
My work had been scattered and entirely useless, For years I was dust blown by the wind. 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
If the seed-nature is wrong, misunderstandings arise, And the Buddha's doctrine of immediacy cannot be attained. 二乘精進無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Shravaka and Pratyeka students may study earnestly But they lack aspiration. Others may be very clever, But they lack prajna. 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
Stupid ones, childish ones, they suppose there is something in an empty fist. 執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虛捏怪。
They mistake the pointing finger for the moon. They are idle dreamers lost in form and sensation.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Not supposing something is the Tathagata. This is truly called Kwan-Yin, the Bodhisattva who sees freely. 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
When awakened we find karmic hindrances fundamentally empty. But when not awakened, we must repay all our debts. 飢逢王膳不能餐。病遇醫王爭得瘥。
The hungry are served a king's repast, And they cannot eat. The sick meet the king of doctors; Why don't they recover? 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
The practice of Zen in this greedy world. This is the power of wise vision. The lotus lives in the midst of the fire; It is never destroyed. 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於今在。
Pradhanashura broke the gravest precepts; But he went on to realize the unborn. The Buddhahood he attained in that moment Lives with us now in our time. 獅子吼。無畏說。深嗟懞憧頑皮靼。
The incomparable lion roar of the doctrine! How sad that people are stubbornly ignorant. 祇知犯重障菩提。不知如來開秘訣。
Just knowing that crime blocks enlightenment, Not seeing the secret of the Tathagata teaching. 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
Two monks were guilty of murder and carnality. Their leader, Upali, had the light of a glow-worm; He just added to their guilt. 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消霜雪。
Vimalakirti cleared their doubts at once As sunshine melts the frost and snow. 不思議。解脫力。妙用恒沙也無極。
The remarkable power of emancipation Works wonders innumerable as the sands of the Ganges. 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消得。
To this we offer clothing, food, bedding, medicine. Ten thousand pieces of gold are not sufficient. 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Though you break your body And your bones become powder, this is not enough for repayment. One vivid word surpasses millions of years of practice. 法中王。最高勝。恒沙如來同共證。
The King of the Dharma deserves our highest respect. Tathagatas, innumerable as sands of the Ganges, All prove this fact by their attainment.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
Now I know what the Mani-jewel is: Those who believe this will gain it accordingly. 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
When we see truly, there is nothing at all. There is no person; there is no Buddha. 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Innumerable things of the universe Are just bubbles on the sea. Wise sages are all like flashes of lightning. 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However the burning iron ring revolves around my head, With bright completeness of dhyana and prajna. 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
I never lose my equanimity. If the sun becomes cold, and the moon hot, Evil cannot shatter the truth. 象駕崢嶸漫進途。誰見螳螂能拒轍。
The carriage of the elephant moves like a mountain, How can the mantis block the road? 大象不遊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
The great elephant does not loiter on the rabbit's path. Great enlightenment is not concerned with details. 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訣。
Don't belittle the sky by looking through a pipe. If you still don't understand, I will settle it for you.
「君不見」:為甚麼說君見,君是稱呼之詞,也是一種很禮貌的稱呼,好像說「先生」,張先生、李先生。不見,是一種探問的口氣,試問之詞。
「絕學無為閑道人」:絕學,也可說是無學,證得無學位了,初果、二果、三果的聖人都叫有學位,都是有所學習;四果的阿羅漢,是無學位。絕學,絕是斷絕,把學習的道路斷了,為甚麼要絕學呢?因為他證得無為的智慧,無為而無不為。在表面上看他無所事事,可是默默中正在轉法輪,教化眾生;不過他不著相,不願意留形跡給人看見,不願意人對他歌功頌德。閑道人,表面上他是無所作為的,他很清閑的,悠然自得的樣子,好像甚麼事,也不注意似的,閑是閑著,可是他是個道人。道,他是個得道的人,不是修道的人,得到甚麼道呢?得到諸佛的心印法門,得到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法門,所以很自在。閑道人,也包括自在、快樂的意思,有平安寂靜的意思在裏面,所以叫閑道人。看他無所事事,甚麼事都不著急,也沒有煩惱,時時都是優游自在,超然自得,可以說是「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道通天地有形外」,就是大而無外;「思入風雲變態中」,便是小而無內,這種境界不是我們凡夫俗子所能夢想得到的,所以說他是個閑道人。也可以說是「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萬物靜觀皆自得,萬物的表裏精粗,他沒有不明白的,不用加以思索研究才能懂,很自然就得到;四時佳興與人同,春夏秋冬四時的美好光陰,他和所有人都一樣,沒甚麼分別,所以叫閑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因為他已得了道,沒有妄想可除,也沒有真可證。妄化真存,所以不除妄想,並不是說他有妄想而不除去;無真可證,已經證得到極點了,所以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以前他和我們一般眾生一樣,也有無明的煩惱,可是現在修得變成佛性,返本還原,反迷歸覺,根本生死的問題斷了,所以無明實性轉成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以前幻化的,虛幻不實的身體,現在證得法身的理體。
「法身覺了無一物」:甚麼是法身?法身就是實相,就是無形無相。覺了,就是他明白了。無一物,他一物也不執著,沒有任何境界能把他迷住,所以一物也不立了。
「本源自性天真佛」:這是證得甚麼境界,到了甚麼程度呢?證得根本的源流,根本的佛性。所以本源自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天真佛,就是本來現成的天真佛,因為這樣,所以他是絕學無為閑道人。
「五蘊浮雲空去來」: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又叫五蓋,又叫五陰。為甚麼叫五蘊?因它是蘊結而成的;為甚麼叫五蓋?因為它蓋覆自性,現不出光明;為甚麼叫五陰?因它屬於陰,隱沒伏藏著。色,指一切有形有色;受,以領納為義;想,以分別思考為義;行,指念念不停,念念遷流,以不停為義;識,以了別為義。這五蘊—色、受、想、行、識,每一蘊都蓋覆我們本有的自性,我們自性的光明被蓋住了,便把本有的智慧遮住了。這五種東西非常厲害,所以在八苦中有「五陰熾盛苦」,好像火一般,能將人燒死,可以把自性燒死。但它的體性,卻是空虛幻化的,所以說五蘊浮雲空去來,有如浮雲似的,空中去。空中來,沒有實體。
「三毒水泡虛出沒」:三毒就是貪瞋癡,這三毒把我們的法身慧命毒得昏迷不醒,幾乎都毒死了。 貪,貪而無厭,人的貪心不易降伏,尤其貪財、貪色、貪名、貪食、貪睡;瞋,貪著五欲,貪不來就發脾氣,被旁人給搶去就發脾氣;癡,人一生瞋恨心,就無所不為,甚麼都做得出來,一些愚癡的事情就發生了。所以稱為貪瞋癡三毒。三毒把我們的法身慧命都毒得不能覺悟,可是他們雖這麼厲害,卻好像水裏的泡沫一樣,自生自滅,你若不隨它去轉,它也沒有辦法。就像水泡在水裏,現出來的只是假形,沒有實質,連屍首都沒有,沒有一個實體,就像一股雲霧一樣障著你,所以說三毒像水泡般虛幻出沒—虛幻而生,虛幻而滅。
「證實相。無人法」:證得實相理體時,人也空,法也空,人法雙亡,法執也破,人執也沒有了。人的執著沒有,就沒有人我是非;法的執著沒有,就不會說:「我懂甚麼法,你不懂。」這種貢高我慢,輕看旁人的思想都沒有了,所以說無人法。
「剎那滅卻阿鼻業」:業讀牙,和法字諧音。剎那,就是很短的時間,一剎那中,就把無間地獄的業滅了。阿鼻是梵語,翻成中文就是無間地獄,有五種無間地獄,沒有空間的地獄,一人也滿,多人也滿;在地獄,時間也沒有間斷,時時受苦。
「自招拔舌塵沙劫」:我願意自己遭受果報,入拔舌地獄,像微塵恆河沙數那麼多的大劫,在那裏受罪。我是說真話、實語、不打妄語騙眾生,所以各位不要不相信,這是永嘉大師知道眾生多疑不信,所以叮嚀茹苦,苦口婆心,憂心切切來告訴我們,他發這個誓願以堅固我們的信心。
「頓覺了,如來禪」:頓,一般人講是「立刻」的意思,由文看來,應該當「即刻」講。即刻,就是這個時候,即刻則沒有斷;覺,就是覺悟、明白,也就是開悟了,開悟也就是理論明白。把道理明白了,你還要去修行,你若是不修行,那是一點用也沒有。所以古人說:「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未明就是還沒有開悟的時候。「如來禪」:如來是佛的另外一個名稱,是佛的十號之一,其他九個是甚麼呢?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加上如來則為佛的十號。如,乘如實之道;來,來成正覺。所以佛本來無所從來,也無所去,因為佛的法身是遍滿一切處,不來不去的。禪是梵語—禪那,翻成中文為靜慮,靜—清靜,慮—思惟。如來禪是沒有妄念、邪念、雜念,只有一個正念來參,就開悟了,頓覺了的功夫就是如來禪。
「六度萬行體中圓」: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般若度愚癡。萬行是言其行門之多,實在講來不止萬行,行門有無量無邊那麼多,萬行就是我們修行的法門。我們所修的是善法,不是惡法,善法有很多很多,數不盡、說不完那麼多,總括起來是萬行,也就是我們修行的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種種善事都要去做,種種惡事都不要做,就像持戒那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既然是眾善,就不能說出一定的數目,要是說少一點也不對;說多了嘛!也不知道多少,所以叫萬行。體中圓,所謂六度萬行,不是向外去找,要向裏面去找,從你自性裏先做,從自性上用功夫。你若真不打妄想,不思善,不思惡,這就是六度萬行體中圓,不是吗。
「夢裏明明有六趣」:夢,本來是一種虛幻的妄想所現,可是也有真的,有的是鬼神預先來啟示你的夢,所以夢也可說是假的,也可說是真的。可是不管假的夢,或真的夢,或預先靈感,都沒有甚麼憑藉,抓也抓不著,想看也看不見,拿不來也送不走。有些夢是白天所遭遇的,晚間夢著;也許是你想過的;有的是沒有想過的,也沒有遇見過,突然夢見這個境界,還很靈驗,都變成事實,這可說是真夢。雖然是真夢,也是取不得,捨不得,拿也拿不到,想把它送走也送不走。有預先靈感,在事情未來之前,或者一年、一個月、一個禮拜之前,你就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境界,遇到甚麼人,做了些甚麼事,到時候果然就那樣,這是預感,預先的靈感。這種靈感多數是前生跟來的,因為前生你修行,有些護法善神幫助你,甚麼事就給你一個靈感,令你有所覺悟。譬如你本來是在家人,做夢夢見出家,甚至穿著黃袍、搭著衣,儼然一個大善知識,其實你並不是出家人,怎麼夢中自己出家呢?或許你前生是出家人,今生迷了,這些護法善神,默默中指示你,點醒你,叫你明白:「原來我是個出家人」,所以你能繼績發菩提心修道,這是很好的。其他種種事情可以以此類推。
「覺後空空無大千」:你真要明白了,不要說身體六道輪迴,就連三千大千世界也都沒有,都空了。所謂「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你覺悟後,大千世界都沒有了,何況你的身體呢?還執著甚麼?你還那麼看不破,放不下做甚麼?人家說你一句,也放不下;打你一拳,也受不了,為甚麼你放不下,受不了?就因為你沒有覺悟。你若覺悟,「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你看,有甚麼可以看不破,放不下的?有甚麼可受不了的?所謂「如鳥行空空無跡,如刀斬水水無痕」,鳥在空中飛,沒有鳥飛過的道路;用刀斬水,水是暫時有那麼一點痕跡,一過了也就沒有,你覺悟了,甚麼都沒有了,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了不可得,四相也空了,你還有甚麼可執著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沒有了,你還有甚麼可執著的?
「無罪福。無損益」:我們本來自性是圓陀陀、光灼灼,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充滿虛空,周遍法界,也沒有甚麼叫罪,也沒有甚麼叫福;也沒有甚麼增,也沒有甚麼減,所以才說無罪福,無損益。這是甚麼呢?這就是每個人自己的自性,自性就是寂滅性。
「寂滅性中莫問覓」:你不要在這裏頭再找甚麼東西,你不要再頭上安頭,騎驢覓驢,生出種種執著來,不要盡在這兒打妄想。
「比來塵鏡未曾磨」:這是個比喻,比喻一個鏡子被塵土蓋上,沒有磨它。
「今日分明須剖析」:現在你知道了,分明就是知道、明白了,明白了就要做一做,用另一種擦抹的功 夫,把塵土擦乾淨,塵土擦乾淨了,沒有了,它本有的光明就會現出來,那就是剖析。
「誰無念。誰無生」:誰能沒有念頭呢?誰要是沒有念頭,誰就是無心道人。為甚麼有死?就是因為有生,無生就無死。誰無念,誰無生,那一個人能沒有念呢?那一個能無所生呢?你不生這個念,辦得到嗎?
「若實無生無不生」:若實無生,你要是真能不生妄想,沒有雜念了,雜念不生就全體現。你要是真能不生妄想,無不生,那就是沒有不生了,就是真空裏自然就有妙有,妙有裏也就有真空。
「喚取機關木人問」:喚取機關,就是說木人問機關怎麼開?怎麼打破機關?也就是我們怎樣斷無明,怎樣顯法性來,怎樣能把煩惱制住。機關就是消息,你要是想問這個消息,木人問,就好像木頭人來問似的,木人是無心的,也是無情的。
「求佛施功早晚成」:你要真能無念無生無不生了,真能不生,那將來一定成佛。早晚成,早晚一定會成佛的。我們到無念無生的時候,那就是離佛不遠了,你真能無念無生了,那就無不生了,這個生就是妙有來了。可是我們人都是執著有,不明白空理,前面說過「覺後空空無大千」,後面還是說一切諸法空相的空,你要是明白空理,那就沒有甚麼對或不對,好或不好,是和非都沒有了,不在形式上用功夫,所以徹法底源,遠離諸相。
「放四大」:四大是地水火風,地是周遍法界,水是周遍法界,火是周遍法界,風是周遍法界。地、水、火都是有形的,風是無形的,我們人身體就是四大假合,若四大分離,身體就沒有了。我們人身上有皮肉、筋骨,堅硬的就是屬於地大;涕(鼻涕)、唾(口水)、眼淚,屬於水大;身體的溫暖、熱力屬於火大;呼吸屬於風大。四大和合而成一個人的身體;四大分離就各還本位,地歸地大,水歸水大,火歸火大,風歸風大,各有所還,所以說四大假合。既然是四大和合而成為一個身體,與我們每個人有甚麼關係呢?你要是明白了它與我們沒有甚麼了不起的關係,那為甚麼還要執著這個身體呢?為甚麼那麼看不破,放不下。「莫把捉」:就是把執著破了,你不要自己把自己用繩子綁上,得不到自由。莫把捉就是看破放下,放就是把它鬆弛開,也就是不要綁著它,不要有所執著,就是放開來,不要執著地大、水大、火大、風大這四大。
「寂滅性中隨飲啄」:寂滅性就是佛性,也就是佛性的另外一個名詞。隨飲啄,也就是很自然的,不要矯柔造作,飲—喝水,啄—吃東西。鳥吃東西叫啄;人吃東西叫吃,不叫啄,隨飲啄是說很自然的,不勉強。
「諸行無常一切空」:這一切諸行是無常的,既然是無常的,就歸空了,所以是空的。
「即是如來大圓覺」:有的本子是「即是諸佛大圓覺」,諸佛和如來是一樣的,沒有大分別,比較起來,如來念得順口一點。因這是歌,歌就是歌頌之詞,常常唱念。一切空就是十方諸佛圓覺的本性。
「決定說」:不是含糊其詞,馬馬虎虎,模稜兩可的,而是決定地說這個道理。為甚麼要說這個道理?「表真乘」:這個「乘」,就是唯一佛乘,更無餘乘,唯有一個大乘,並無小乘、二乘,就是個佛乘—成佛。有的本子上說「表真僧」,甚麼是真僧?你能持戒律,就是真僧;不能持戒律,就不是真僧。殺、盜、淫、妄、酒都不犯,就是真僧;如果犯了殺、盜、淫、妄、酒,雖然穿著出家人衣服,也不算真僧。
「有人不肯任情徵」:假設有人不同意我所說的道理,可以來辯論,你用甚麼道理來辯諭,我都可以同你辯。任情徵,徵就是辯論、討論、研究,你用你的方式,立出理論,立出宗來,我和你研究、辯論。
「直截根源佛所印」:我就直接了當,徹徹底底地達到法的源流、源頭。佛所印,這是十方諸佛所印證的。
「摘葉尋枝我不能」:至於你若是捨本逐末,跑到枝葉末梢上用功夫,把根本忘了,盡是迂道,我不能,我不能做這種事,我還要找真的,講真的,說真的,做真的。你要我捨本逐末,捨近求遠,捨大求小,我是辦不到的,所以我不能,我不能這樣做。
「摩尼珠」:也就是如意珠。「人不識」:可是這顆珠,人不認識,多數是當面錯過,交臂失之。為甚麼?就因為人不認識,如意珠能隨心如意,應變無窮,其妙用無方,所謂「無入而不自得焉」,截之東方在東流,截之西方在西流,千變萬化,這種妙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到甚麼地方去求如意珠呢?
如來藏裏親收得」:如意珠要在如來藏裏取出來,從那兒接受過來。
「六般神用空不空」:如意珠有六般神用,亦即六種神通,你若得了如意珠,就有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六通具足。究竟如意珠是甚麼?是你我現前的一片真心,也可說是你我具足的大圓鏡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這都是如意珠的功用,它有六般神用。空不空,你說它空嗎?它還不空;你說它有嗎?它還不有,真空具足妙有,妙有具足真空;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也不礙真空,圓融無礙,變化無窮。
「一顆圓光色非色」:為甚麼說它是大圓鏡智?因其一顆圓光色非色,你說它有色嗎?它又沒有色;你若說它沒有色,是空的嗎?它又不空,所以說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淨五根。得五力」:淨五根,有些本子是「淨五眼」,五根是信、進、念、定、慧;五眼是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淨,是清淨,也就是乾淨沒有染污。信根淨了,沒有懷疑,只有一個信;進根淨了,只有進,沒有退;念根淨了,只有念念不妄的根,沒有妄根;定根淨了,就不散亂;慧根淨了,就不愚癡。你信、進、念、定、慧都紮下根了,「淨」又可說是在根部加上肥料,令它長得更旺,更有力量。因為紮下根,所以得到五力,五力是信的力量、進的力量、念的力量、定的力量、慧的力量,得到這五種力量。五根淨了,五力也得到了,這是不是誰都知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會各處去賣廣告,大寫標題說:「你知道嗎?我已經淨了五根,得到五力。」沒有人這樣,這是門外漢,不懂的人,才這樣做,真懂的就不會自我宣傳,自誇其德,所謂「有麝自來香,何須當風揚」。修道是要自己真明白,不是盡向外馳求,叫人家知道自己。光芒外露,不能韜光養晦,到處自我宣傳,這都是一瓶子沒滿,只有半瓶子在那兒晃。
「唯證乃知難可測」:就是旁人不認識,誰證得這個境界,誰自己有會心之樂,不是教旁人知道自己,甚至連自己都不教他知道,不是更好嗎?又少了一個妄想。難可測,就是你猜測不到的,測量不透的,因它是無形無相。
「鏡裏看形見不難」:在鏡裏看見自己的形相,是不困難的一件事。
「水中捉月爭拈得」:可是到水裏撈月,怎麼把它撈上來?意思是說你見淨五根,得五力的人,是與眾不同,你可以見一個大概,但你真知道嗎?不見得,所以你去推測,就像水中撈月似的。爭拈得,你沒有法子獲得月亮,因為它只是個影像。
「常獨行」:常常自己一個人在經行。他到甚麼地方經行呢?經行就是在那兒運動,也就像現在慢跑似的,不過現在的慢跑還是跑;經行是慢慢,一步一步地走,這也叫「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常獨步」:常常自己單獨一個人打坐,不怕孤獨,不怕寂寞,也不怕沒人談話。
「達者同遊涅槃路」:和通達的人—開智慧,開了悟的人,同遊涅槃路,一起走到涅槃路上。
「調古神清風自高」:他的節操特別清高,沒有那種卑鄙下流,和人拉攏關係,投機取巧的行為。調古神清,他的態度神清氣爽,沒有一點諂媚阿諛的樣子。風白高,這種態度行為特別清高。
「貌瘁骨剛人不顧」:他相貌很瘦,可是有一種剛毅,百折不撓的精神,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尊嚴,人都不敢侵犯他,不敢輕慢他,所謂「有威可畏,有德可敬」,有一種威德,這就是修行人的態度。
「窮釋子」:就是窮出家人,釋子是出家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口稱貧」:常常稱呼自己貧僧,不稱富僧。
「實是身貧道不貧」:雖然身看起來窮,但是道不貧窮,有道德,道德是富貴的。
「貧則身常披縷褐」:身上穿補釘的衣服—窮的表現。褐是壞色,那種顏色,一般人都不喜歡。
「道則心藏無價珍」:可是往道上講,他心裏有無價珍寶,就是如意珠。這顆如意珠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變化無窮,神妙不可思議。
「無價珍」:就是無價的珍寶,這並不是我們世間有形有相的珠寶,或者是幾十克拉的鑽石,或者是幾百萬兩的黃金、多少銀子、多少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等七寶。這無價珍指的是我們本有的智慧,它的名字就叫如意珠。「用無盡」: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不用去搜索它,就在你的自性裏面,本來具足。
「利物應機終不吝」:利物,利益一切眾生。應機,觀機逗教,因人說法,應病予藥,恰到好處。終不吝,不需要像人們那麼刻薄、慳吝、孤寒的樣子。
「三身四智體中圓」:你若得到這無價珍,就會有三身,法身—遍一切處毗盧遮那佛;報身—光明清淨盧舍那佛;化身—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法報化三佛是我們自性裏面都具有的,和佛是無二無別。四智,佛有四智,如果我們得到無價珍,我們也有四智。大圓鏡智—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的種子得到清淨,沒有染污,所得的智慧如大圓鏡一樣的光明,遍照萬物,有為法和無為法互不相礙。妙觀察智—我們人也有觀察智,可是不妙,所以只知道有形有相的;無形無相的,或者過去未來的,我們就不知道。這妙觀察智,無論你想要知道過去的事,或現在、未來的事,只要一觀察就知道。平等性智—自己體驗到,深深地領會到自己和一切萬事萬物是一體,沒有甚麼彼此,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它是無欠無餘,平等平等的。成所作智—就是使眼耳鼻舌身五識,成就其所作成為普遍地利益於眾生之事。
「八解六通心地印」:無價珍具足三身、四智、八解脫,又有五眼六通。心地印,這個無價珍就是我們的心地法門,心地的一個寶印,這個寶印裏面包藏三身、四智、八解、六通,種種的功能。你們各位要注意,這無價珍是我們每一個人本有的寶藏,不要把它丟了。怎麼會丟呢?你貪財,便把這個無價珍丟了;你貪色,也會把它丟失;貪名、貪吃、貪睡,都會把這無價珍浪費了,丟掉了。你想要得到這無價珍,就要認真,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向前去修行。不要貪快,不要貪捷徑,不要蠟等而進,要依照佛所說的法門去修行,不能欺騙自己,然後又去騙世界。各位要知道,欺騙別人就是欺騙自己,欺騙自己也就是欺騙別人,所以我們心裏不要有內疚,無論做事,或修行都要往真的做,這樣子,一定會得到三身、四智、八解、六通的。
「上士一決一切了」:上士就是上等人,即上根利智者,也是宿世有修持的人,所以非常聰明,是真正的聰明不是世間的聰明。世間的聰明是世智辯聰,這種人也很聰明,可是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聰明,就幫助自己做了很多糊塗事,這不算上士。上士是無上士,是菩薩乘願再來,所
「中下多聞多不信」:多聞,有的本子是「多疑」,意思差不多,看了很多書,可是心中有懷疑,認理認得不清楚,所以也生不出信心來。因為這樣子,所以多聞多不信,他聽了很多,可是甚麼也不相信。就好像聽經,沒有常聽經的人,偶爾聽一次,覺得講得井井有條,頭頭是道;可是若是天天聽經的人,聽得也不覺得有甚麼特別,所以就不注意聽,往往聽經時,就睡著了,應該要打起精神注意聽。多聞多不信,也就是聽多了就不相信;偶爾聽一次,印象反而深刻點。
「誰能向外誇精進」:而不是向人去推銷你的貨品,推銷你的修行,到處向人說我開悟了,我閉過關了,我又用過甚麼功了,或我又拜過甚麼經,持了甚麼咒,各處賣廣告自我宣傳,這就是向外誇精進。修道就好像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把不乾淨的衣服洗乾淨了,為甚麼你把自己的衣服洗乾淨,還要向人說:「這衣服我洗得多乾淨!」沒有人這樣向人誇耀,向人宣傳,明理的人聽了,一定以為你是瘋子,發狂了,要不然為甚麼說這種狂話呢?修道向外自我宣傳也是同樣。或者做了甚麼功德,向外宣傳,都是向外誇精進,向外宣傳,自我陶醉。修道要「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時時把自己的鏡子擦乾淨就對了。甚麼是自己的鏡子?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就好像一面大圓鏡智,也就是我們自己本有的光明,本有的智慧。
「從他謗。任他非」:從,隨便他;他,其他的人;謗,毀謗;任,任憑;非,不正當的批評,也就是毀謗。隨便他怎麼毀謗,任憑他怎麼批評我,任憑他找我的過錯,說我的不對。
「把火燒天徒自疲」:拿一把火來燒天,怎麼燒也燒不到天,可是拿久了,自己也就疲倦了,甚至火燒的灰掉到自己身上,你自身都有著火的可能。所以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無緣無故地,他來無理取鬧,故意毀謗你,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想盡辦法把罪名加在你的頭上,你明明沒有做這件事情,他說你做了;你明明守規矩,他說你不守規矩,就這麼無緣無故地毀謗你,他若合理,就不叫毀謗,那叫公道話,因為他不合理,很突然地沒有給你一個準備的時間,他就來毀謗你,這時你就要任憑他毀謗,任他非,任憑他怎麼說了。這兒有個比喻,這樣無緣無故地毀謗,就像用一把火來燒天似的,久而久之,自己的手都疲倦了,覺得辛苦了。
「我聞恰似飲甘露」:我聽見他說我的不對,毀謗我,無緣無故地冤枉我,這一類的話對我來說,就像喝甘露水,喝蜜糖這麼甜。
「銷融頓入不思議」:銷,消化、消滅;融,融化、消滅它,也融化了它。頓入不思議,立刻得到不可思議解脫的力量,得到不動心的功夫。能以逆來順受,毀譽不動心,無論毀謗我、讚歎我,心裏都不動,那就是飲甘露水,就是銷融頓入不思議。
「觀惡言」:觀,觀察、視聽,也就是聽的意思,為甚麼不叫聽?而要說觀惡言?觀是迴光返照,返觀自性,反求諸己,也就是迴光返照的功夫。有惡言來相加,你就要迴光返照,用妙觀察智來觀察觀察,這個觀就是妙觀,就是分析。證得聖果就具足四智,不證得聖果,有沒有四智呢?有,但是很普通的,不是徹底的。誰都有一點妙觀察智,都會觀,都有觀察的力量,觀了以後,就察一察,察甚麼?觀甚麼?就是惡言。口有四惡:綺語、妄言、惡口、兩舌。惡言也就是惡口的別名,出言對人不客氣,不合理,無理取鬧。「是功德」:你要想:這是給我加肥料,給我吃維他命,吃補品,對我的身體有好處。本來我身上維他命不足,他罵罵我,就是給我維他命;我沒有功德,他一罵,我就有功德;我身上沒有福報,他一罵,我就有福了。還有你信佛,有點功德了,可是他還要來考驗你,看看你受得住考驗?還是受不住?所以說「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若能這樣想,則觀惡言是功德。
「此則成吾善知識」:這個人用惡言來罵我,就是想成就我,是對我有好處,我應該逆來順受,他就是成就我的善知識。本來我修道不能成就,他來成就我;我做功德不能成就,他成就我;我所求不能滿願,他現在滿我的願,供給我一切所需要的。
「不因訕謗起怨親」:不要因為他訕笑我、毀謗我而起怨恨,我對他的毀謗、訕笑,一點也沒仇恨心,一點也沒有不滿之心,一點也沒憎恨之心,不但沒有,還要感激他。我還是怨親平等,也不和他生怨恨之心,也不和他起親近之心,因為我有慈忍心,沒有貪瞋癡三毒在裏面,我聽見人家罵我,不生怨恨心、憎惡心,也不生歡喜心,就是生一種平等心,像沒有聽見這話一樣。
「何表無生慈忍力」:要是還未達到這種程度,這種境界,那怎麼表達無生法忍,慈悲忍耐的力量?所以各位要逆來順受,要反面找好處。對你的敵人要和解他,不應該豎立敵人,不應該有仇恨的對象,明白這個道理,才叫真正的明白佛法。
「宗亦通。說亦通」:宗,本來在中國佛教有五大宗—禪、教、律、密、淨,這段文所說的宗,只是指禪宗,因他所注重的是禪宗。通,通了。說,講說,講說教宗。
「定慧圓明不滯空」:定慧由戒律而生,你要持戒才能生定,有定才能發慧。圓,圓融無礙;明,光明遍照。滯,滯礙;空,虛空,也就是真空。
「師子吼。無畏說」:獅子是百獸之王,佛說法是無所顧忌,也就像獅子吼,沒有恐懼。
「百獸聞之皆腦裂」:其他的走獸、飛禽聽到獅子吼,腦都被嚇碎了。
「香象奔波失卻威」:象是獸裏最大的,龐然大物,很威風的,可是聽到獅子吼,也嚇得魂飛魄散,膽戰驚心,他平時那種威風都沒有了。
「天龍寂聽生欣悅」:可是天龍八部默默中聽見獅子吼,都歡喜了。
「遊江海。涉山川」:這是古來大德高僧,參方訪道,不辭山高水深,路途遙遠,這種遊江海,涉山川,不像我們現在的旅遊,他們是訪益友,求明師,到處參訪善知識。善知識所住之處,是人人不願住的地方,或在深山窮谷,或在岩穴裏,這樣的人不會捨本逐末,捨近求遠,他是無所求於世;無所貪於社會;無所爭於全人類,他常常穴居而野處,登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他住在深山窮谷裏,無罣無礙,無拘無束,無人無我,無是無非,在那兒一心辦道。所以你想參訪這類善知識,必須要不辭跋涉之苦,所以說遊江海,涉山川。
「尋師訪道為參禪」:他就是為了尋訪善知識、良師益友,到處參方行腳,行腳不是坐飛機,坐火車、巴士、汽車,也不是騎自行車,而是用腳來行路。有的人說,那真是笨透了,可是他會開悟;你這麼聰明,到現在還是那麼愚癡。所以尋師訪道為參禪,參禪的法門要有相當的功夫,不是一掘就可以挖個井;也不是一步就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是修行一分鐘,就可以成佛果。這要參,參就是要專心一致來研究,念茲在茲,心無旁鶩,所謂「專一則靈,分馳則弊」,好比雞孵蛋,像老母雞孵雞蛋一樣,天天在那兒趴著,用熱氣孵著雞蛋,時候到了,小雞就出來。參禪也是這樣,又如龍養珠,念茲在茲,時時刻刻不停的;如貓捕鼠,像貓等著老鼠出來,不出來則已,一出來一爪就把牠抓住,跑也跑不掉,要有這種持久的能耐,自然就開悟了。所謂「久坐有禪」,久坐自然就靜慮,禪是梵語,翻譯為靜慮,靜慮就是叫你念慮停止下來,靜止下來。
「自從認得曹谿路」:可是自從認得曹谿的法門,禪宗的向上一法。
「了知生死不相關」:明白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生死也沒有甚麼問題,要怎麼了生死呢?就是要無漏,怎麼會得到無漏?要斷欲去愛,那麼生死也會了,也就是得到無漏的法。佛經上說的無漏法,就是要去毛病,去染污的念頭,而剩下清淨的念頭。「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各位都要用心來研究這個道理,所謂「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行亦禪。坐亦禪」:禪是半梵語,具足應說禪那,翻譯中文是思惟修,又叫靜慮。怎麼叫思惟?是迴光返照,反求諸己,不向外去找,思惟修行。怎麼叫靜慮?人的慮就是妄想,妄想不容易停止,不容易不動,妄想不動就是靜,靜慮也就是修如如不動,了了常明,雖然不動,可是明明瞭瞭;雖然明明瞭瞭,可是不動,動就是以搖動為義。靜慮像甚麼呢?像水裏有沙泥,如果不靜就不能沈,沙泥和水混合一起,就看不清楚,靜慮是把沙和泥土沈到底下,也就是把煩惱止住了。
「語默動靜體安然」:語,言語;默,不言語;動,行動;靜,不行動。體安然,無論你說話也好,不說話也好,行動也好,靜也好,本體是安然不動。這個禮是甚麼呢?就是我們的佛性,我們的佛性是無垢無淨,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所以說體安然。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使遇到刀斧臨身,白刃砍體的時候,也很坦然自在,並沒有痛苦。為甚麼?因為我們有痛苦乃由於執著沒有破,如果我們的執著破了,甚麼痛苦也沒有,甚麼快樂也沒有。你快樂嗎?你貪快樂就是執著;你怕痛苦嗎?這也是執著;你憂愁嗎?這是執著;你煩惱嗎?這是執著。你要是沒有執著,就是刀斧臨頭也坦然自在,歡歡喜喜的,沒有一點痛苦艱難的。
「假饒毒藥也閑閑」:假如你遇了毒藥,這也是等閑事,沒有甚麼大問題,能使毒藥為甘露,無論遇著甚麼毒藥也若無其事。為甚麼能這樣?就因為沒有執著,把我執、法執都破了,毒藥也不發生作用了。好像初祖菩提達摩大師到了中國,中國人欺負他,旁門左道欺負他,派地下工作人員,用毒藥想把他毒死,前前後後有六次那麼多,可是始終不發生作用。這就是假饒毒藥也閑閑,也像等閑事,沒有甚麼問題,這是個恰當的證明。
「我師得見然燈佛」:我師—這是永嘉大師稱我師,我師是誰呢?就是釋迦牟尼佛,他是所有佛子的師父,所以才這樣親切地叫我師。得見然燈佛,我的師父釋迦牟尼佛,在過去遇見然燈佛,然燈佛就給釋迦牟尼佛授記。
「多劫曾為忍辱仙」:釋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三祇就是三大阿僧祇劫,怎樣叫一劫呢?人世間壽命一增一減叫一小劫,增是從人壽十歲,每一百年壽命增一歲,人的身高增一寸,人在十歲時,身高最多一尺多高,每一百年增一寸,壽命增一歲,增到人的壽命八萬四千歲為止;然後再減,減是每一百年身量減一寸,壽命減一歲,這樣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大劫,世界成住壞空各經過二十小劫,釋迦牟尼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是梵語,是印度的大數目,叫無童數,三大無量數叫三大阿僧祇劫。
「幾回生。幾回死」: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都修忍辱,布施生命,所以說:「幾回生,幾回死」。
「生死悠悠無定止」:生死,是很長很長的時間;無定止,沒有一定的。
「自從頓悟了無生」:無論那一位修行,若能頓悟,明白無生法忍,會修忍辱。
「於諸榮辱何憂喜」:怎麼會人家侮辱你,就憂愁;讚歎你,給你一點光榮,就歡喜。沒有這些,毀譽不動於心,一切事、一切處都在忍辱三昧裏,都在忍辱定裏用功夫。彌勒菩薩也是修忍辱,所以肚子那麼大,容天下不能容的事;常常笑,看世界人類非常可笑,所以我們由這要真正明白。
「入深山。住蘭若」:這段文是說,人修行時,要到深山窮谷、岩穴之間,住在寂靜處。蘭若是梵語,就是寂靜處,若—寂,沒有一切聲音;靜,沒有動的情況,靜和動相反,靜就是不動,動就是不靜。在岩穴修道,為甚麼要在深山窮谷,韜然絕也?因為在鬧市裏不易修道,你剛要得到一點定力,境界一來,把這個定力又打失了,所以到深山窮谷裏,隱居在岩穴寂靜處。
「岑崟幽邃長松下」:岑崟,高峻的樣子,山是很高的。有些山岩,奇峰突起叫幽邃。這地方很幽靜,沒有鬧市的喧嘩,在蒼松翠柏的樹下修習禪定,得山川靈秀之氣,和天地大自然合而為一。
「優游靜坐野僧家」:優游,是超然自得,無拘無束,無罣無礙,無人無我,所謂超然物外,和一切一切物不接近,就在高山岩穴修行。野僧,是不為一般人所知道,像野人似的,也不修邊幅,鬍子長長的,眉毛長長的,頭髮長長的,手指甲也長長的,身上若長了毛,毛也長長的。可是他是個出家人,在那兒與世無爭,也不和人爭財、爭色、爭名、飲食,不貪舒服地睡,所謂睡也可以,不睡也可以;有東西吃也可以,沒有東西吃也可以;名—更別說了,根本無聲無嗅,無人無我;色—在山裏更談不到美麗的顏色;財—根本沒有,也不需要爭。
「闃寂安居實瀟灑」:在這個像野人的出家人家裏住,闃寂,一點繁華都沒有,一點吵鬧聲音都沒有,沒有喧嘩,是一個真正清淨所在。瀟灑,也是自由自在的樣子,我不管你,你也不管我,沒有一切的煩惱,得到真正的自由。
「覺即了」:佛教所注重的就是覺,這個覺就是覺悟。覺悟了甚麼呢?覺悟是把無明破了,就現出光明,也就是把黑暗破了;禪宗叫「黑漆桶」,把黑漆桶打破了,現出本有的智慧。好像開智慧礦似的,可是開礦是要用力,用人工去開發。「不施功」:這個智慧礦,不要你費甚麼力量,只要你把染污心放下,提起清淨心,回到清淨本源,妙真如性,也就是返本還原,明心見性。雖然不施功,但也要念茲在茲,勿忘勿縱,不要揠苗助長。
「一切有為法不同」:可是有為法和真實的無為法不同,所以《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就是有形有相,令你能覺察得到,看得見,你所做的事都是有所表現的,就都叫有為法。這個有為法和無為法不同,無為是不加造作,無為而無不為。
「住相布施生天福」:有的人迷到相上,迷到有為法上,願意發財、當官,有大名聲、大地位、大權勢,這都是著相。聽說修五戒十善,可以得到富貴的果報,就拼命做有為的布施,做著相的功德。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是世界互通有無,代替古來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所以叫布施財物。法施,天天給人講經說法,是用法來布施給眾生。無畏施,正當眾生在困苦艱難、顛沛流離,艱苦的時期,你能安慰他,令他沒有恐懼的思想,這叫無畏施。這三種布施以法施為最上。談到法布施,你要有正知正見,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才能令眾生得到利益;你如果邪知邪見,把眾生引到地獄去,那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若是有功德,這是著相布施,只可以升天得到天福。等天福享盡了以後,又要受苦了。
「猶如仰箭射虛空」:這裏有個比喻,好像拿一張弓射箭,可是你不是向東、西、南、北方向射,而是向虛空射,但是你射虛空,終究不能達到目的地,只在虛空裏一陣子,暫時能上去,隨著又墜落了。
「勢力盡」:就是說仰箭射虛空是空費力,舉刀斬水水無痕,就是沒事找事做,沒有麻煩,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射虛空,力量及不了。「箭還墜」:箭就墜落下來。無論甚麼物質,由上往下墜的時候,都是重的先下來,輕的在上面,換句話說,箭頭在下,箭尾在上,要是不小心,可能墜到你的頭上,甚至也有生命危險,所以說箭還墜。
「招得來生不如意」:你盡去做有形相的布施,雖然也種福了,可是這種福不是長遠的,而是暫時的,轉眼的,不久的,是靠不住的,所以招得來生不如意。今生或許得到福,來生也許得到福,再來生就不如意了。所以福盡又要受苦了,而在六道輪迴裏,頭出頭沒,不能了脫生死,不能超出輪迴,這就是不如意的事情。
「爭似無為實相門」:這怎麼比得上無為實相無相的解脫門呢?比不了這種解脫門。
「一超直入如來地」:一超直入,不歷僧祇獲法身,不立階梯而證得佛果。
「但得本。莫愁末」:我們修行學佛法,要認識根本的道理。根本的道理是甚麼呢?就是去欲斷愛,少欲知足,也就是沒有益處的妄想不要打那麼多。你若得到根本的道理,末稍枝葉的問題就不用愁了。本,就是你得到真的,得到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果位,得到真如自性,本來清淨的,本來是不動搖的,本來是現成的。這個本,也就是如意珠。甚麼是如意珠?就是大圓鏡智,你要是得到大圓鏡智,就不會再有有漏的思想,所以叫得本。不顛倒,把根本抓住了,末梢就不需要那麼注意。
「如淨琉璃含寶月」:本是一塵不染,萬慮皆空的,就好像一個清淨琉璃瓶裏含有一輪明亮的寶月,裏外都是玲瓏剔透,光明遍照,只有純陽,沒有陰氣,叫如意珠。這個如意珠是遂心如意,變化無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妙用無方的。
「既能解此如意珠」:你要是能了解、明白這如意珠的作用,它的體性、作用和功能。
「自利利他終不竭」:這個如意珠,這種大圓鏡智的智慧,既能自利,又可利他。自利,自己不顛倒;利他,令他人不顛倒。再往淺一點說,自己不糊塗,令眾生也不糊塗,就叫自利利他。終不竭,就是沒有完的時候,甚麼時候用它,它的能源總是充足,不會沒有的,這叫自利利他終不竭。
「江月照」:這是譬如乘船泛江,月光照到江裏,這種境界是很自然的。「松風吹」:松樹被風吹,有一種清香,令人有神清氣爽的感覺,這都是一種非常天然的境界。
「永夜清宵何所為」:在長夜裏沒有事情可做;可是在這沒有事情可做時,雖然無為,可是卻無不為。
「佛性戒珠心地印」:在這永夜清宵,這種天真野趣、自然活潑的景象裏,露出佛性和戒珠。金剛光明寶戒的戒珠,這就是我們的心印法門。
「霧露雲霞體上衣」:好像霧露雲霞一樣,又好像我們身上所穿的衣服。言其前面所說,「五蘊浮雲空去來」,也就是說五蘊像浮雲似的,霧露似的,是身上穿的衣服,不是自己的,是從外面有的體衣,佛性是自己本有的,戒珠也是自己本有的,所以你不要把這種東西認得太真。
「降龍缽」:出家人用來吃飯的缽,名叫「應量器」,就是你吃多少就裝多少,不要不夠,也不要多,恰到好處。可是,這個缽不是單單用來吃飯,而且也是個寶物,能降伏天魔,制服外道,三千大千世界都能裝進缽裏,所以古來有用缽來降龍,又能替人治病,所以缽的用途很多。降龍缽,龍是隱形莫測的眾生,牠有神通,可是毒龍很毒,毒龍能害人,會放毒氣。人一聞到這股毒氣,會把生命都奪去,究竟甚麼叫做龍?人的脾氣就像一條龍,你要能使脾氣不發作,也可說把龍降伏了,因為脾氣也是忽有忽無的,你叫它有,它就會有;你叫它沒有,就可以沒有,來之無蹤,去之無影,就像一條龍似的。「解虎錫」:錫就是錫杖,出家人行腳時用的。錫杖有兩個環,每個環有三個圈,兩鈷是講真、俗二諦,每鈷有三個圈,共有六個圈,表六度萬行。古來大德用錫杖,能使正在打架鬥爭的二虎分開,這兩虎就老老實地趴著,這叫解虎錫。
「兩鈷金環鳴歷歷」:鳴歷歷,就是很清楚、很顯著,這個樣子好像著相似的,其實不是著相。
「如來寶杖親蹤跡」:這是佛的寶杖,佛親手傳給弟子,所以是佛門的一個法寶。出家人三衣一缽一具不離身,也要帶錫杖,這是用種種法寶來修行。那麼比丘有比丘的樣子,比丘尼有出丘尼的樣子,出家人一定要躬行實踐,腳踏實地地修行,不可以隨便,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這都要特別注意的。
「不求真。不斷妄」:為甚麼?就因為得到本了,你就不愁末了,前面一段文又把這段文的意思說明白了。「如淨琉璃含寶月」,就好像在淨琉璃瓶裏含著寶月似的,玲瓏剔透。「既能解此如意珠」,你要是明白了這個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自己得到利益,也能利益他人,自利利他,這種力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甚麼叫本?就是我們把生死無明破了,無明破了,你就得到本了,既得到了,末稍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因為這樣,所以說不求真,不斷妄,也不需要求甚麼真了,因為無真可求,他已經惑無不盡,真無不存,沒有甚麼妄,只有一個真,連真的名義也沒有。
「了知二法空無相」:因為你明白「真」沒有形相,「假」也是沒有形相,真妄都沒有形相,有無也沒有形相。因為自性就好像虛空一樣,真的和妄的都在虛空裏面,你要是沒有迷惑,妄自然就不存在;你要是明白了,真也顯不出來,所以說「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明白真妄、有無都是虛妄而沒有實體,都是名詞而已?空無相,沒有形相會令你執著。
「無相無空無不空」:沒有相,也沒有空,沒有形相,怎麼會有空呢?無不空,可是這時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真空不空,所以叫真空;妙有非有,所以叫妙有。
「即是如來真實相」:這就是實相理體,就是沒有一切執著,甚麼執著都破滅了,這是這段文的大意。
「心鏡明」:我們的心鏡,就是大圓鏡智,你要是得到大圓鏡智。「鑒無礙」:你照甚麼事,一照即了;你照理,一照即空,所以鑒無礙,甚麼障礙都沒有了。
「廓然瑩徹周沙界」:廓然是大的意思,又是光明的意思。瑩徹,就是玲瓏剔透,裏面可以看見外面,外面也可以照到裏面,互相瑩徹,沒有障礙。周沙界,周遍法界,無在無不在。
「萬象森羅影現中」:天地間的森羅萬象,房廊屋舍等,影現中,都在這裏面現出來。
「一顆圓光非內外」:這個圓光也是如意珠發出來的。「既能解此如意珠」:你明白這個如意珠的道理。「自利利他終不竭」,如意珠會放光,這種光不是在裏面,也不是在外面,是你自性的光明,本來就有的,可是你不會用它,所以埋沒了很久,現在你得到了,明白了,把大圓鏡智也得到了,所以一顆圓光非內外。
「豁達空」:世界上有一種人,不相信真理,也不相信因果,所以他的論調是說一切都是空的,人死就如燈滅,甚麼也沒有了,他把一切都歸空,所以叫豁達空。「撥因果」:撥無因果,他不信人在世上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他不相信這種真理。他說沒有因果,也沒有報應,把因果報應的道理完全否定了,可是,因果報應是不能否定的,因它的確是有。因此,他就變成一個很無知識,很粗魯的人。
「莽莽蕩蕩招殃禍」:莽莽,就是很莽撞,莽撞中的莽撞,很粗俗,很無知識的。蕩蕩,就是不守規矩的樣子,這是很厲害的不守規矩,不只是稍微不守規矩,因為他撥無因果,可以說是錯因果。因為錯因果,就會招出殃禍,殃就是災殃,禍是禍患,造出種種罪業,自己不知道。
「棄有著空病亦然」:為甚麼棄有?因為他認為甚麼都沒有;執著空,他說甚麼都歸於空,這個病也像撥無因果一樣。執空執有都是落於二邊,不是中道了義。中道了義是非空非有,說它空,它有妙用;說它有,它又有真空,所以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也不礙真空。真空不是一個空的,因為有妙有,可是妙有並不是一個有,它有一種有的成分在裏頭,可是它又不是完全有,因為它又非有,所以叫真空,這是二不二。真空不一定是空的,所以叫妙有;妙有不一定有,所以叫真空。你若棄妙有而執著真空,這也是錯,所以說:「棄有著空病亦然」,你若執著到空理上,這個病也是一樣。
「還如避溺而投火」:這好像甚麼呢?好像你怕水,怕被水淹死,所以就投入火去,但火也是一樣能燒死人,火燒之死和水淹之死,都是差不多,所以棄有著空病亦然,就好像避水淹,而跳到火堆裏一樣。
「捨妄心」:說我不要這個妄想心,把它捨棄了。其實這個妄想根本是虛妄的,沒有一個東西,有甚麼可捨的,只要不打妄想就夠了,你還捨甚麼東西?「取真理」:真理不是在外面找,真理在自性裏面,你若妄盡,真就現前。你的妄想心沒有降伏,沒有放下,還執著你的妄想心,想找真理,真理不用到外面找去,這是人人本具,各各不無的,所以你也不必取,不必捨。捨是不要它,取是把它拿回來;不要它是著相,想把它拿回來也是著相。這個真理也是沒有形相的,你怎麼可以用取捨之心來修行這個法門?所以前面一開始,歌詞上就說「不求真。不斷妄」,不求就是真,不斷就是沒有妄;若有所求,就找不到真的,你想斷,那就是妄,所以捨妄心,取真理,也是這個道理。
「取捨之心成巧偽」:就因為你有取捨之心,就成巧偽。巧是智慧,偽是愚癡,就得不到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是無智亦無得的,沒有形相,所以你想取捨,都是頭上安頭,騎驢覓驢。真理是本地風光,本有家珍,不用到外面去找,所以成巧偽。就因為這個取捨之心,就有智慧和愚癡。
「學人不了用修行」:學人就是修道之人,一天到晚想捨妄想,取真理,在這上面用功夫。
「真成認賊將為子」:這好像認賊做兒子一樣。這個賊,如果你想捨妄想,就好像有個賊似的,因為你在妄上又生出個妄。取真理,真理是沒有形相的,也沒有可取,也沒有可捨。你不明白這個道理,就去騎驢覓驢—你已騎著了,還找牠做甚麼?頭上安頭—你一個頭覺得不夠,要在頭上多安一個頭,你說這是甚麼?這都變成妖怪了,修道人不懂得這個,永遠也不能與道合一。我們各位在這個地方要確實注意來研究,學佛法,要學得有智慧,不要越學越愚癡。怎樣學得有智慧呢?就是做甚麼事情,都是規規矩矩,老老實實,不要投機取巧,不要各處佔便宜,自己得到利益,那不是佛教徒,那是借著道的名義來發財,來擴張自己的名譽地位,這都是錯的。
「損法財」:它令你的真法不現前,損傷了。「滅功德」:你盡用心意識去做功德,總想要有所得,有一個執著,總抓著一個抓手,用心意識來修行。
「莫不由斯心意識」:修行的人,對這種道理不明白,總在心上用功夫,在意上用功夫,在分別識上用功夫,所以說:「學人不了用修行。」不明了,就以這個心意識當做用功的工具,生了大執著,這樣修行,越修離道越遠。
「是以禪門了卻心」:因為這個,禪門裏頭有個了卻心,了卻心就是不用心意識,所以說:「談到無心便是道。」無心、無意、無識,沒有心意識,了卻心沒有了,這個心就是心意識,都在這裏頭包括著。
「頓入無生知見力」:這個時候,你就能證得無生法忍,有大智慧現前,得到圓融無礙的智慧,這時候就成了大丈夫。
「大丈夫」:這段文所說的是出世的大丈夫。出世的大丈夫,在心目中根本就沒有富貴,沒有貧賤,也沒有階級觀念,權力的觀念,人我的觀念都沒有。心裏沒有這些東西,也沒有一個威武不能屈的觀念,這些世間的東西都掃乾淨了,這時候是頂天立地,通天徹地的人,這種豪氣常存,正大光明的態度,充滿宇宙。沒有一個人我是非,這些問題都沒有了,他是不是不懂呢?懂,他甚麼都懂,可是他也不違背道義。這種大丈夫,憑甚麼能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因他心裏沒有這些渣滓,沒有這些雜亂的東西。「秉慧劍」,他沒有情情愛愛,囉囉嗦嗦,婆婆媽媽的東西。為甚麼沒有?因為他的智慧劍把一切的葛藤都斬斷了,七情六欲不生,財色名食睡也綁不住他了。
「般若鋒兮金剛焰」:般若的智慧就像刀刃那麼鋒利,能切金斷玉,削鐵如泥,能把人的情情愛愛,這些不乾淨的東西斬得乾乾淨淨。因為這些黑暗沒有了,所以就放出金剛的火焰,發出智慧光。你們看!有些人生得很聰明,可是他用心用得面黑黑的,頭髮也想得白白的,腰也彎了,頭也抬不起來,這都是因為用心意識的緣故,就談不到大丈夫。
「早曾落卻天魔膽」:他很早就把天魔膽給嚇破了,天魔恐怖毛豎。這是說人要證果成了道業,才是真正的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奇男子、大丈夫,不是那種口頭上說得好像懂得很多,可是實際上甚麼也做不到,只會口頭禪,所以口頭禪的人不能成為大丈夫。《證道歌》是很有意思的,你們各位若能背得出來,遇到有憂愁煩惱的時候,唱一唱就能把你的煩惱魔給降伏了,令你的身心都得到清涼快樂,能以每天唱幾遍,你的壽命一定很長,身體一定很健康。
「震法雷。擊法鼓」:不一定有個雷,這是一種譬喻,譬喻佛說法像獅子吼,如雲雷音一樣,眾生在迷夢中聽到雲雷音,便反迷歸覺,捨邪歸正,這就是震大法雷,擊大法鼓。
「布慈雲兮灑甘露」:布即分布,分布開這慈悲的法雲,灑下甘露的法雨,令一切枯槁的眾生,得到法音法雨的潤澤,使他們的法身慧命都可以復活起來。
「龍象蹴踏潤無邊」:這時法門的龍象,都得到慈雲的法雨來潤澤,所以潤無邊。有他們這些龍象,再去顯揚法音雷雨,那麼一切眾生都會得到覺悟。
「三乘五性皆醒悟」:三乘,指聲聞、緣覺和菩薩;五性,指善性、惡性、定性、不定性、闡提性,就是包括一切眾生的根性,無論上根利智或下根愚鈍的,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分地滋潤。
「雪山肥膩更無雜」:雪山有種草,生得非常肥膩,有營養,所以大白牛吃了這種草,能產生醍醐來滋潤一切的眾生。
「純出醍醐我常納」:永嘉大師告訴我們說,他常常能飲到醍醐甘露,知道其中好處。所以他也希望每個眾生,都可以得到醍酬甘露的滋潤,都能反迷歸覺,離苦得樂,了生脫死,再不在輪迴裏打轉。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性,是佛性;一切性,是眾生性。佛性和眾生性本來沒有分別的,佛性就是眾生性,眾生性就是佛性。這是二而不二,一而非一;亦一亦二,非一非二。你明白了就是一個,不明白就是二個;你明白不明白,也不是一個,也不是二個。圓通,也就是圓融無礙,圓滿菩提。在佛一性也不增;在凡一性也不減,它的本性是無欠無餘的,也不多一點,也不少一點,所以圓通一切性。
「一法遍含一切法」:佛說的法門有八萬四千種,每一個法門都和其他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門相通的,都是互相含融,沒有離開。說是八萬四千種,歸根究底就是一個法,連一個法本來也沒有,所以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現一切水」:好像「千潭有水千潭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有一千個水池,就有一千個月光現出來,是不是月的本體有一千個呢?不是的,這也就是一性圓通一切性。一輪月光就是我們的真如佛性,它普現一切水,一切水就是眾生性,眾生性不離佛性,佛性不離眾生性。人覺悟了就是佛,迷了就是眾生。
「一切水月一月攝」:無論你有多少水,多少池子,多少江河湖海,都是一輪月在那兒照著,攝持著。
「我性同共如來合」:我的眾生性和佛性就合而為一,二而不二了。
「一地具足一切地」:你明白一地的道理,其餘的二地、三地、四地,乃至十地,也都會明白了,你若一地的智慧都沒有,其餘的也不會有。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這就證了十地的理體了。
「非色非心非行業」:這不屬於色,也不屬於心,也不屬於我們所做的業。
「彈指圓成八萬門」:在一彈指的時間裏,就能圓成八萬法門,就這麼快,因為你一悟一切悟,一了一切了,一證一切證,一通一切通。
「剎那滅卻三祇劫」:就在一剎那的功夫,就把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都沒有了。
「一切數句非數句」:無論是甚麼名相數句,一切理論都一掃而空,也就是「迷時千句少,悟後一字多」,這種境界就是一切數句非數句。
「與吾靈覺何交涉」:這種名相,文字般若,和我們的靈明覺性有甚麼關係?文字般若記得太多,也都是空談。
「不可毀。不可讚」:你想讚歎讚歎這種法門,並沒有甚麼好讚歎的;你要毀謗毀謗它嗎?也沒有甚麼可毀謗的,因為它根本沒有,六祖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體若虛空勿涯岸」:這個體性就像虛空一樣,所以說:「自性如虛空。真妄在其中。悟徹本來體。一空一切空。」沒有一個邊際,你說甚麼是虛空的邊際,虛空沒有邊際,就是有物質的地方,也都是虛空。虛空並沒有壞一點,虛空若能壞的話,就不是虛空。
「不離當處常湛然」;不用到處去找,回頭就是,當下就是。湛然是湛然常寂,這時你湛然常寂,寂無所寂,甚麼也沒有,空到極點,欲望豈能生,你的欲念沒有了,那你的心意識也不能當家做主了。
「覓即知君不可見」:可是到這樣子,你想找一找嗎?永遠也找不到,因為它沒有丟嘛!你到甚麼地方去找去?本來就是,你想找甚麼東西?有甚麼可找的?所以後面又下一個註解—「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
「取不得」:你想把它拿來嗎?拿不來。「捨不得」:這個真如佛性,你想不要了,也辦不到,你沒法把這個東西布施給旁人。
「默時說」:你看他沒有說法,可是他在那兒說法;你看他在說法,他還沒有說法,這是甚麼道理?因為說法者無法可說,聽法者無法可聽;說法者也是在那兒說法,聽法者也是在那兒聽,其中就看你有沒有智慧。你若有智慧,「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你若沒智慧,他即使說得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你還是覺得沒有甚麼稀奇,好像沒有說一樣。「說時默」:在定中說法,在定中轉法輪,定中轉法輪就是默時說;出定轉法輪,還是由定出來的智慧,所以說時也是默。
「大施門開無壅塞」:這是說法的人為法忘軀,諸布施中法供養為最,他願意以法來供養,以法來做布施,這是無緣的布施,無遮的布施,沒有分別的布施。無壅塞,在這裏面一點執著也沒有,甚麼執著也沒有。因他說法時,也不是為著叫聽眾歡喜,叫聽眾供養自己,這叫貪求名聞利養,或者為著想要拋磚引玉,想要得到甚麼,不是為這個而說法,所以叫大施門開無壅塞,甚麼執著也沒有,所謂「掃一切法,離一切相」。
「有人問我解何宗」:這時候,或者就有這麼個人來問我,說:「這是那一宗呢?那一派呢?」
「報道摩訶般若力」:告訴他,這是大般若的智慧,由定中生出智慧。
「或是或非人不識」:或者有人說是,或者有人說非,隨他去,是也好,非也好,我自己盡了心了,比甚麼都好。
「逆行順行天莫測」:真正修道的人,不順乎人情的,有時也順乎人情,也通一點人情,可是他或逆或順,一般人不能了解,因為一般人的程度不夠,就在那兒猜測。猜測到甚麼時候也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高深莫測。所以各位你若沒有真正擇法眼,切記不要亂講話。
「吾早曾經多劫修」:永嘉大師自己說:「我知道我自己的事情,我在多生多劫已經修過了,所以今生就明白這個道理而證道了。」
「不是等閑相誑惑」:不是像一般普普通通的人,互相你騙騙我,我騙騙你,你讚歎我,我讚歎你,互相吹捧,互相宣傳。
「建法幢」:甚麼叫法幢?也就是道場,建立起一個道場,所謂「建法幢於處處,破疑網於重重」,就是到處建立供人用功修道的道場。為甚麼叫法幢?因為法是莊嚴世界的,有如梵網幢,是莊嚴道場的,有法幢就有道場;有道場就有法幢,所以道場是為法而建立的;法幢因道場而弘揚。「立宗旨」:宗旨是立出來的,我們以甚麼為我們的目的,我們的宗旨?如萬佛聖城以「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為宗旨。我們是不是做到呢?現在還沒有做到,不要說旁人,就連在洛杉磯開始三步一拜的二位行者,也沒有把這六大宗旨做到圓滿。你對人不爭,對自己還爭;對人不貪,對自己還貪;對人無所求,對自己還有所求;對人不自私,對自己還是自私;對人不自利,對自己還有自利;對人不打妄語,對自己裏面常常妄想紛飛。妄想就是在那兒打妄語,一陣間生出這個念頭,一陣間又生出那個念頭;一陣間想修道,一陣間又不想修道;一陣間想持戒,一陣間又不想持戒,這都是性沒有定,也不知道甚麼叫做空。遇到順的境界,生歡喜心,這是性不定;遇到逆的境界,生出一種討厭心、煩惱心,這都是未能抱定宗旨,性也不定。性不定,魔就不伏,一定要性定了。
「明明佛敕曹谿是」:這是說六祖大師不是偶然地成為祖師,在梁朝智藥三藏法師從印度來到廣州就預言:「一百七十五年後,有肉身菩薩,在此菩提樹下,開演上乘佛法,直指心地,見性法門,而成就佛道。」南華寺是由智藥法師開山,他到那個地方時,用手捧起山溪的水來喝,說道:「這水和印度寶林山的水是一樣的味道。」在一百七十年後,果然六祖大師在那裏大傳法要,令一般有志於菩提覺道的人,證果開悟。所以佛經上說在震旦有個寶林山,是傳佛心印的道場,所以說明明佛敕曹谿是。
「第一迦葉首傳燈」:第一是迦葉祖師,第一代祖師傳佛心印,到菩提達摩在西天做第二十八代祖師。
「二十八代西天記」:由佛拈花微笑,以心印心,這個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法門,傳到菩提達摩,為印度的第二十八代祖師(中國禪宗初祖)。
「法東流。入此土」:就是佛的心印法門傳到東方—震旦來了,震旦就是傳到中國了。入此土,此土就是中國。
「菩提達摩為初祖」:菩提達摩是西方第二十八祖,在中國為禪宗第一代祖師。第一代祖師又怎樣?這都是假名而已。真正的祖師不在名上,在他的道德上,他的智慧上,他的忍耐,六度萬行的功夫都到家了,身無長物,甚麼寶貝都沒有,就是已經布施了;既然甚麼東西都沒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戒律圓滿,戒波羅蜜成就了;他能忍,就是忍辱波羅蜜做到了;他常坐不臥九年,這是精進波羅蜜;他坐在那兒,不是坐著東張西望的,他常常入定,以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禪定波羅蜜也圓滿了。他為甚麼能這樣?就是他有般若的智慧,他有大智大慧,才能做到人家做不到的事情,他把六波羅蜜都圓滿了。他把心印法門傳給二祖神光(慧可),二祖傳給三祖僧璨,三祖傳給四祖道信,四祖傳給五祖弘忍,而五祖弘忍把這種心印法門的衣缽傳給六祖,所以說「六代傳衣天下聞」。
「後人得道何窮數」:六祖後不傳衣缽了,但承佛心印法門的祖師可是有很多,所以說「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六祖大師之後就分五派,這五派依佛法修行,得證果成道的人,不知有多少。
「真不立。妄本空」:其實真也不立,妄也本空,可是你就是把真迷了,去找妄。本來真沒有,妄也沒有,可是你就是認賊作子,染苦為樂,以為是佔便宜,其實真的吃了大虧。對人也是這樣,交朋友也想在朋友上得到利益好處,利益自己,這樣將來都是很危險的,這都是錯因果的地方。
「有無俱遣不空空」:有和沒有本來都不應該要,丟了它,也不落於空,也不落於有,也不落於無,不空也要丟了它。
「二十空門元不著」:二十空門本來只是名詞而已,不但二十個不需要著住,連一個空也不需要著住。二十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小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這二十空門都不執著,連空也不空了,把一切一切都不執著了。
「一性如來體自同」:我們都具足如來藏性,和佛那個性是無二無別的,本體是和佛一樣的,不過佛是已成的佛,他修成了;我們是未成的佛,因為未修,所以我們若明白修的法,我們和佛是無二無別的。我們怎麼修呢?首先不要迷真逐妄,不要認賊作子,不要染苦為樂。
「心是根。法是塵」:心是屬於根,法是屬於塵,根、塵都沒有了,都不執著了。
「兩種猶如鏡上痕」:這兩個好像鏡子上面的灰塵,鏡上的本體是光明的,像我們的佛性是光明的;心和法,根和塵相對,就好像鏡子上面有塵土,有了痕跡,所以猶如鏡上痕。
「痕垢盡除光始現」:你要是把這個塵都除掉了,骯髒的東西都擦去了,光就露出來。
「心法雙忘性即真」:你也不執著心的根,也不執著法的塵,根塵都空了,所以自己本有的佛性,就好像鏡子的光明露出來,大圓鏡智也現出來了。
「嗟末法」:嗟是嘆息詞。唉嘆,無可奈何,嘆口氣:「唉!末法時代,真不容易弘揚佛法呀!」「惡時世」:這個時候是很惡的,有很多在佛教裏的人,吃佛教的飯,向佛教的飯鍋來大便。所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就是在佛教裏破壞佛教,又說佛教這樣不好啦,又說佛教那樣對不起他。好像上次萬佛聖城十週年紀念,從洛杉磯就有來這樣的居士,居然說我們要錢多,菜飯不好,又說住的地方怎樣怎樣,這些人到這裏不但不擁護道場,反而還想盡辦法來破壞道場。你們各位要知道,萬佛聖城是剛成立,成立這個萬佛聖城,是在千辛萬苦裏建立起來的。到今天為止,它的本身非常脆弱,就等於一個人健康還都不夠,因為窮日子過慣了,所以談不到健康。你們到了萬佛聖城,應該擁護萬佛聖城,出一分力量,有很多居士到萬佛聖城,就拿萬佛聖城的工作,當自己的工作來做,負起責任,很熱心的;有的到這兒,居然專門找麻煩,專門批評萬佛聖城,怎麼樣對不起他,專門搗亂。專門搗亂的這一類人,根本不是佛教徒,可以說是魔子魔孫,魔在那兒支持他,叫他到道場裏搗亂。
「眾生福薄難調制」:現在眾生都沒有福,不曉得種福,到了廟上還是做了很多令大家麻煩的事,你們想想這樣的人,我還要他做皈依弟子嗎?我不怕人破壞,可是,這是你們自己種做牛、做馬、做豬、做雞、做鴨之因。你看豬為甚麼做豬?就因為到各處找便宜,一天到晚專門想吃人家的,不吃自己的,所以就做豬了,天天有人給牠東西吃,可是吃肥之後,就會被人殺了吃肉,你看這到底是吃虧還是佔便宜?你們大家要對這一類的人深惡痛絕,不要和他做朋友,你們誰和他來往,都會沾上一股豬的味道,我對大家說這話是用最慈悲心來告訴大家,不然,大家迷迷糊糊的以為好得意,這是不行的。難調制,就是不容易教化,你教他不要錯因果,他偏要錯因果給你看一看。
「去聖遠兮邪見深」:為甚麼這樣?就因為去佛已遠,所以邪知邪見太深。
「魔強法弱多怨害」:在末法時期是魔強盛,你看看林某、盧某不知其內幕,其實都在那兒種地獄之因,他們自己還不知道,將來受果報時,後悔已晚。
「聞說如來頓教門」:聽說佛立地成佛,見性成佛的法門,頓教的法門。
「恨不滅除令瓦碎」:就好像仇敵似的,一定要把正法毀滅,變個方法說它不對,變個方法來毀謗它,令它好像一塊瓦被打碎似的,然後他心裏就高興了。
「作在心。殃在身」:你心裏造業,將來受果報,做牛、馬、豬、雞、鴨等來還報。
「不須怨訴更尤人」:你看雞一叫就叫「過大!過大!」受果報時,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各處去叫人同情。
「莫謗如來正法輪」:不要毀謗三寶,不要毀謗佛正法的道場,你毀謗佛正法的道場,將來一定墮地獄。
「栴檀林」:牛頭栴檀是香裏最香的,點著一枝這種香,可以香遍四十里,所以這種香是一種寶香。這種香的樹也是非常名貴的樹,這名貴的樹林裏邊所住的也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是獅子。「無雜樹」:就是沒有其他的樹。
「鬱密森沈師子住」:這裏面樹葉很茂密,所以獅子便在這裏住下來,外面也不容易看到。
「走獸飛禽皆遠去」:牠走到之處,其他的走獸、飛禽都畏其威而遠去。
「師子兒。眾隨後」:師子兒,雖然是小獅子,可是牠有威風,一出生,百獸都被牠的威風所降攝;所以無論甚麼獸類,都是在牠後面走,所以說眾隨後。
「三歲便能大哮吼」:獅子雖然年紀輕,三歲時就能大聲吼哮,牠這一吼,百獸都驚懼。牠是無所畏的,甚麼禽獸都不怕,所以說:「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牠一吼,能攝伏一切禽獸。
「若是野干逐法王」:野干類似狐狸,很狡猾,不守規矩,野干雖然有牠的本領,但如妖怪一樣。
「百年妖怪虛開口」:不是大乘根性的人,追隨法王,只是百年之妖怪,虛自開口,絕無其他的技能。
「圓頓教」:圓是圓滿;頓是立刻開悟。《法華經》所講是圓教,頓教是立地成佛的法門,所以叫頓悟。「沒人情」:在圓頓教裏,沒有人情可講的,不講人情面子,不講循私,不講任何虛偽的話,句句都是實實在在的,一切都沒有人情可說,也沒有甚麼面子可談。
「有疑不決直須爭」:有甚麼懷疑,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大家辯論、討論一下,把真理顯露出來。爭是辯論,用理來辯,是爭理,而不是爭是爭非,不是一般世俗之爭。
「不是山僧逞人我」:不是我這個住山的和尚想來爭強論勝,想要我自己勝利,旁人就輸了,不是這個。不是爭是、爭非、爭強、爭勝,那為甚麼呢?
「修行恐落斷常坑」:修行要行中道,修了義的法門,不要修不了義的法門。不要執著斷滅相,也不要執著常住相,你執斷就落於空,執常就落於有,著空、著有都是邊見,都是二邊,不是中道。所以我們要是墮落邪見,執斷、執常,就好像跑到坑裏,不容易出來。
「非不非。是不是」:非也不一定是非,是也不一定是是,所以說非不非,是不是。
「差之毫釐失千里」:就在這境界上,你還是不能差,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這個是非,你若差一點點,就背道而馳,與道就不相應。一開始差一點,等到歸根究底的時候,就距離千里那麼遠,所以修道要明辨是非,要有大智慧。
「是則龍女頓成佛」:女人本來不能成佛的,女人是五漏之身,有這五漏,是不容易修的,可是龍女用她的寶珠獻給佛後,即刻就成佛,這就是對的。她能以捨她不能捨的,龍最捨不得的就是寶珠,她能以寶珠來供養佛。所以人做布施,要做真正的布施。甚麼叫真正的布施?就是我們不能捨的,而把它捨了,就是真正布施。不能捨就不捨,等你能捨才肯捨,這不是真正布施,慳貪還在裏面存在。龍女以她視若生命的寶珠獻給佛,所以感應道交,即刻成佛。
「非則善星生陷墜」:你若做得不對,因果大錯。從前有位善星比丘,因為錯因果,所以生陷地獄,就在活著時陷入地獄。所以才說差一點,差到最後就錯了。當初善星比丘也布施,但他沒有捨他不能捨的,因為不捨,以後雖然做比丘,罪業還是來找他,所以活著墮地獄。活著怎麼墮地獄?你看看現在世上常常有人怪病纏身,不好也不死,那些生了癌症、愛死病等奇奇怪怪的病,就等於在地獄裏一樣。你若不相信地獄,看看活人受罪就知道,那就好像在地獄裏一樣,等到了地獄受罪後才知道,那後悔就來不及了。
「吾早年來積學問」:這是永嘉大師說,我在早先也走了一些冤枉路,不知道怎麼用功,對向上一法也不了解。在我很年輕時,就研究天臺等經教,要充實自己的學問,讀書來學習文字般若。
「亦曾討疏尋經論」:那時候也學教典,討論佛典的注疏,也分科判教,分五科十八教來下功夫,尋經論,經律論都研究過。在這時候學教,教有很多名詞,教相術語,這種學問研究了很久很久。
「分別名相不知休」:我來分別種種名相,甚麼五時八教,分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甚麼經教是在華嚴時說的?甚麼經教是在阿含時說的?甚麼經教是在方等時說的?甚麼經教是在般若時說的?甚麼經教是在法華涅槃時說的?我學習這些名相,不知休止,沒有止境地研究,執著到學無止境上面,所以天天都在埋頭學習經教,這教相名詞,猶如大海的沙那麼多。你甚麼時候能把大海裏的沙數得清楚?沒有辦法能把海裏的沙算清楚,學習經教名詞也是一樣。經教名詞也像海裏的沙一樣那麼多,所以你盡在這裏用功夫。
「入海算沙徒自困」:好像到大海裏,想把海裏的沙算出個數目,那甚麼時候也算不出來的。
「卻被如來苦訶責」:那是因為在海裏算沙這種工作,也可以說是愚癡到極點,對自性的向上一法沒有一點關係,所以佛陀責怪、訶斥這種人。怎樣訶斥?怎樣責怪呢?
「數他珍寶有何益」:這好比說食數寶,所謂「終日數他寶。自無半錢分。於法不修行。其過亦如是。」你盡給人家數錢,在銀行裏天天給人數錢,數來數去都是旁人的,不是自己的。又像在飯館裏當跑堂,一天到晚說甚麼菜好吃,只是說食,說食品的名詞,替人數錢,有甚麼益處?佛就這樣訶斥,現在自己才覺悟知道。
「從來蹭蹬覺虛行」:從出家修行,不知修行向上一法,只知道在皮毛上用功夫,說食數寶,入海算沙,在這上面鑽研,所以蹭蹬,把光陰空過了;虛行,沒有價值地把生命都過去了,寶貴時間都過去了。
「多年枉作風塵客」:從出家修道以來,我很冤枉地在風塵裏,僕僕風塵,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這真是太可惜、太可憐了。風塵,就是忙忙碌碌,沒有做出有用的事情。
「種性邪」:這段文是說人的種子邪,就是他的根性不正。「錯知解」:所以知見也不會正。
「不達如來圓頓制」:圓頓制,圓,圓融無礙;頓,頓超三界。因為邪知邪見,所以不明白佛所說的法。這種邪知邪見的人,不懂這種道理,所以落於空、有二邊,不是著於空,就是著於有,不明佛所說的都是圓融無礙,所以他錯知解。
「二乘精進沒道心」:二乘人(聲聞、緣覺)精進,可是也不在中道上精進,不能發大乘心,做自了漢,所以沒有真正上求佛道的思想,中道自畫,得少為足,沒有發大乘菩提道心。
「外道聰明無智慧」:有的外道也很聰明,可是是世智辯聰,都是在有漏上用功夫,不明白無漏的境界。
「亦愚癡」:這一類人也可以說是很愚癡的,也可以說少少有點智慧,因他沒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聰明,所以說他愚癡,就是世智辯聰(八難之一)。「亦小騃」:世間的智慧他有,出世的智慧則沒有,因此他不明白中道了義。
「空拳指上生實解」:好像佛看見一個小孩就要墜落到井裏,便對小孩說:「快回來,我有一塊糖給你吃。」他手指屈成拳,像拿著東西似的。本來手裏沒有糖,可是他想救小孩,就要設這個方便法門,這是權巧方便,可是愚癡的人就認真了,認為或者佛手裏有糖,這是生實解。或者他知道沒有糖,使說佛打妄語,這都是因為不明白方便法門。
「執指為月枉施功」:有人用指頭指月亮,愚癡的人就以為手指頭就是月,他不但不認識月亮,連自己的手指頭都不認識了,所以執指為月枉施功。這樣子,用功到甚麼時候也不會有成就的,不會相應的。為甚麼呢?
「根境法中虛捏怪」: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境,外面的六塵界上—色聲香味觸法。在六根門中,六塵的境界上用功夫,這豈不是很奇怪嗎?
「不見一法即如來」:你若真是明白了,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不見有少法生,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於心,這是得到無生法忍,一法都不立了,那還有甚麼呢?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無一物就是一法不立,何處惹塵埃,那還有甚麼麻煩?還有甚麼問題?所以不見一法即如來,你要是明白一 法不立,萬念俱空。
「方得名為觀自在」:這才真正的叫做觀自在菩薩。因為你沒有跑,你是做得主了,你沒有向外馳求,你沒有在六根門頭上顛倒,所以才叫觀自在。
「了即業障本來空」:你若明白了,真開悟了,這叫「剎那滅卻阿鼻業」,阿鼻—無間地獄的罪,也都滅了;你若是不明白呢?
「未了應須還夙債」:你要是沒有了悟的話,還要還你往昔所造的業,要去還債去。吃飯要還飯錢,穿衣要還衣錢,吃肉要還肉錢,喝血要還血錢,血債血還。你沒有明白,就在六道輪迴裏轉來轉去,互相借貸,你借我的,等一等又要還;我借你的,等一等也要還,互相討債還債。就拿吃肉來說,你吃的時候,覺得很好吃,等你還肉的時候,就覺得痛苦得很,一樣的道理,所以未了應須還夙債。
「飢逢王膳不能餐」:這是說窮人雖然餓得很厲害,可是遇到國王的豐饌,卻不敢吃了。
「病遇醫王爭得瘥」:病人又窮又病,卻不敢相信醫王給他的藥,所以說他的病怎麼會好?貧窮人看見那麼好吃的東西,嚇得不敢吃了,因為恐懼,也忘了飢餓,所以吃不下去;有病的人應該相信醫生,現在遇到醫王卻不信,所以病也不會好。這就是說我們人人自性與佛同體,遇到大乘法,不相信大乘法,不敢學習大乘,那麼法的飢餓也不能解除,自己不明白法的境界,怎能免除法的飢餓呢?根性愚癡—鈍根,遇到大醫王也不相信(這大醫王就是佛),那八萬四千種病又怎麼會好?
「在欲行禪知見力」:欲是由無明生出來,也就是莫名其妙,不知道它怎麼來的,可是你能夠在染污中而仍然清淨,這就是在欲行禪。「但知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你若真無心了,(這不能自己騙自己,沒有到這程度,你說你無心了,你不要緊了,你超過了這個境界,這是掩耳盜鈴。)你能在染污中仍然清淨,這就是在欲行禪,好像傅大士、龐居士、鳩摩羅什法師,這都是在欲行禪知見力,他有一種定力,有一種真知灼見。
「火中生蓮終不壞」:就好像火裏生蓮花,火裏不能生蓮,可是你在欲行禪就等於火裏生蓮一樣,不可能的事情,你能做到;辦不到的事情,你能忍,這都是火裏生蓮終不壞。
「勇施犯重悟無生」:以前有個比丘名勇施,他犯了很重的罪,可是他後來懺悔改過。
「平時成佛于今在」:雖然他犯了重罪,但能真正懺悔,也一樣可以成佛,且現在已經成佛了。所以人不怕有過,就怕不能改過,如果能把過錯改了,那離佛道便不遠。
「師子吼」:獅子為獸中之王,所以他一吼叫,百獸皆驚怖。「無畏說」:佛說法好像獅子吼一樣,一般的旁門外道,聽到這種無畏之說,都恐怖毛豎起來。
「深嗟懵懂頑皮靼」:深嗟,就是深深地嘆息。懵懂,不明白。頑皮靼,就是像牛皮那樣粗厚頑硬不懂事情。
「祗知犯重障菩提」:人只知犯重罪,障礙菩提道,障礙覺道,比如犯殺、盜、淫、妄、酒,這是不通懺悔的罪,障修道的路。
「不見如來開祕訣」:可是不明白戒裏有犯、有遮,有開遮、止持、作持。犯罪,如果無心是無罪,要有心才是犯罪,所以這是佛開的祕訣。佛所說的是最平等,最公平的,絲毫也不偏袒,佛最公平正直,所以說:「師子吼。無畏說。」在前面也提過「師子兒。眾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這都是說獅子的威風,佛說法就像獅子吼一樣。
「有二比丘犯淫殺」:從前有兩個比丘住在一起,一個比丘犯淫戒,一個比丘犯殺戒。怎樣犯淫戒呢?這兩個比丘在山裏住,一天,其中一位比丘有事下山,在山裏住的比丘睡著了,這時來了一個樵女,這樵女生染污心,就把這個比丘強姦了。這時下山的比丘回來,看這女人把他的同參給傷害了,就追她,這女人就跑,一不小心,她便跌到山澗,跌死了。一位比丘,因與女人行不淨行,就認為犯淫戒,另一位把女人追到山澗跌死了,就認為自己犯殺戒。
「波離螢光增罪結」:於是就到波離螢光尊者那裏去求懺悔,這怎麼辦?波離螢光說這二人都是犯下無間地獄之罪,不通懺悔,沒有法子解脫他們的罪。這兩個比丘就起了懷疑心,他們自己想:犯淫戒也不是自己願意犯的,犯殺戒也不是自己願意犯的,都是出於無心,如果這就犯了罪,好像不公平。
「維摩大士頓除疑」:於是去請教維摩居士,維摩居士就對他們說:「無心無罪。」說你沒有心犯罪,沒有罪,把他們的懷疑除去了。
「猶如赫日銷霜雪」:就好像很強烈的太陽光,把霜雪融化了、這叫不可思議解脫力量。
「不思議」: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解脫力」:這種解脫的力量。
「四事供養敢辭勞」:所以要用四事供養,四事是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以這四事資具來供養三寶,不敢推辭勞苦。
「萬兩黃金亦消得」:這種不可思議,解脫的力量,就是你供養萬兩黃金,也清受得了。
「粉骨碎身未足酬」:你若不明白佛法的奧妙處,就是粉骨碎身也報不完佛的恩典,也報不完法的恩典,也報不完師的恩典。
「一句了然超百億」:你要是明白了,一句就超過百萬阿僧祇劫,無量數那麼多的阿僧祇劫,那麼長的時間都超過了。
「法中王」:這個法是為法中之王。最高勝」:最為高超殊勝的,乃是無可比之法。
「恒沙如來同共證」:恒河沙數那樣多的佛,同用這個法門,都證得法身。
「我今解此如意珠」:我現了解覺悟這個法,好像如意珠一樣,包含一切諸法。
「信受之者皆相應」:若有信受奉行的人,必定都能得到相應,都能證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法身理體,也就是常樂我淨的涅槃四德。
「了了見。無一物」:這法你要是真明白了,就沒有一物,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甚麼也沒有。
「亦無人。亦無佛」:人也沒有,佛也沒有了,所謂「一法不立,萬象皆空」。
「大千沙界海中漚」:三千大千世界在空裏,就像大海裏一個水泡一樣,很渺小的,不要以為三千大千世界就很大,所以《楞嚴經》上說:「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空在大覺覺性裏,就像海裏的水泡一樣,那麼渺小。
「一切聖賢如電拂」:那麼這個時候,返本還原,一切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一切聖賢只是如電光,一掠而過,毫無蹤跡。
「假使鐵輪頂上旋」:假使用熱火輪在頭上旋轉,這時怎樣也燒不壞。
「定慧圓明終不失」:你要是明白如意珠,自然有定慧的功力,得到定慧圓明是怎樣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就是火燒也燒不壞,水淹也淹不壞。
「日可冷」:我說這種法,假使太陽可以冷,太陽本來是熱的,甚麼時候也不會冷,假如它會冷。「月可熱」:月亮本來是涼的,不會熱,但它也會熱,本來這些都是不可能的,假如不可能的也變成可能了。
「眾魔不能壞真說」:一切天魔外道,也不能破壞我這個法中王,最高勝,和如意寶珠這種的妙法,他沒有法子破壞得了。所以眾魔不能壞真說,我這個真實之說,誰也破不了,壞不了的。
「象駕崢嶸慢進途」:大象駕的車,你看牠好像走得很慢,老老實實地走,可是牠最有力量,其實也走得最快,你看是慢,實際上是快。
「誰見螳蜋能拒轍」:螳蜋是一個小動物,怎麼可以擋得住象篤的車轍呢?是擋不住的。所以真正的正法,天魔外道是沒有辦法來破壞的。
「大象不遊於兔徑」:大象不走小兔子所走的道路,牠所走的是大道路。
「大悟不拘於小節」:真正大徹大悟的人,是無拘無束,無罣無礙,無人無我的,不拘小節。你看大徹大悟的人,有時候也罵人,有時候也打人。要是說一個修道人,怎麼可以罵人呀?怎麼可以打人呀?可是因為他開悟,他觀機,他看應該打的,就打一頓,應該罵的也罵一頓,不拘小節,不在斯文縐縐,禮儀縐縐上用功夫,他甚麼也不管。
「莫將管見謗蒼蒼」:你不要看見像濟公那樣的人就毀謗他,說他吃狗肉,喝燒酒不對,濟公祖師每天吃兩隻鴿子,可是兩隻鴿子煮熟被他吃了之後,吐出又可以活過來。所以你不能用凡夫之見,來窺測聖人的智慧,所以莫將管見謗蒼蒼,不要用竹管子看天,以為天就是那麼大,你毀謗天,說天是很小的,那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