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蕾莎修女生平故事
德蕾莎修女,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成立了「Missionaries Of Charity」仁愛傳教會,又稱「傳濟會」。197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奬 (Nobel Peace Prize),她卻謙卑地說:「我是上帝手中的一枝鉛筆。」德蕾莎修女於1910年8月26日出生於奧斯曼帝國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的阿爾巴尼亞家庭。12歲時她立志當修女。19歲她進入修道院,被命名為「德蕾莎修女」,後來被派往印度。她18歲來到印度後就再也沒有離開。並於1951年獲得印度國籍。一個18歲的姑娘,自己都居無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小車在垃圾堆裡、水溝裡、教堂門口、公共建築的台階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老人,然後到處去找吃的來餵他們、找藥給他們治病、求醫生來幫助他們.....。許多人親眼看見德蕾莎修女從水溝裡抱起被蛆吃掉一條腿的乞丐、看見她把額頭貼在瀕死的病人的臉上、看見她從狗的嘴裡搶下還在哭叫的嬰兒、看見她把愛滋病患者緊緊地摟在自己懷中,告訴他:耶穌愛你,祂在天上等你.....。
1952年夏,德蕾莎修女在加爾各答市政府所捐贈的印度教的伽黎神廟旁一間空房子,建立了世界知名的、而窮人得到善終的收容之家「垂死之家」,其中有快死的窮人因為修女們的細心照顧而起死回生。對這樣的人,除了給與適當的照料之外,還教給他們謀生的技能。到目前為止有數萬個沒有地方容身、被人遺棄的垂死病人,得到收容之家的修女、醫生、護士、義工的細心照顧,平靜安詳的、有尊嚴的離開人世,回歸天鄉。 1979年,德蕾莎修女獲頒諾貝爾和平奬。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紗麗走上了領奬台。不論是和總統會面還是服侍窮人,她都穿著這件衣服,她沒有別的衣服。台下坐著的是珠光寶氣、身份顯赫的 貴人,她視而不見,她的眼中只有窮人。台下立刻鴉雀無聲。「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因為我相信,你們願意藉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德蕾莎修女這樣說。以窮人的名義領獎,是因為她一生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當她知道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時,她懇求大會主席取消宴席;她說:「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135人,而這筆錢可以讓15000人吃一天。」宴會取消,修女拿到這筆錢,同時還拿到40萬瑞幣的捐款;那個被所有人仰慕的諾貝爾獎牌也被她賣掉了,所得售款連同奬金全部獻給了窮人。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就一錢不值。就像她所言:「我很高興貧窮的人受到應有的注意。希望大家都能更瞭解他們,也幫助他們。」把全部的奬金,都用於救濟貧苦病弱者的事業中,天下有幾人? 從1928年德蕾莎修女隻身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工超過了13.9萬,分布於全世界。她的同工沒有任何待遇,連證件都沒有,他們不需要這些東西,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犧牲和奉獻。她創建的仁愛傳教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但是,她一生卻堅守貧困,她住的地方只有兩樣電器:電燈和電話而已;她的全部財產是一尊耶穌像、3套衣服和一雙涼鞋。她努力要使自己成為窮人,為了服務最窮的人,她的修士、修女們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只有如此,被他們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尊嚴。在她看來,給與愛和尊嚴比給與食物和衣服更為重要。 她在全世界的127個國家有600多個分支機構,她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率在全世界發展慈善機構,僅在1960年一年內,她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兒童之家。她的辦公室只有一張桌子,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來訪者總是在她的工作崗位上:平民窟、棄嬰院、臨終醫院、麻風病院、收容院、愛滋病收容所……在她那𥚃服務的有銀行家、大企業家、政治家、大學生、演員、模特、富家小姐、美國加州州長......。而她的總部也只有兩位修女和一台老式打字機。台灣大學校長李家同也千里迢迢去了那裡,做了他一輩子沒有做過的事情:洗碗、給病人穿衣服、餵水餵飯、洗衣服、送藥、搬運屍體…之後,他寫道: 「現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著人類的真正窮困和不幸,其實我從來没有真正愛過。」 後來南斯拉夫爆發科索沃內戰,德蕾莎去問負責戰爭的指揮官,提到戰區裡的婦女和兒童都逃不出來,指揮官跟她這樣講:「修女啊,我想停火,對方不停啊,沒有辦法。」 德蕾莎說:「那麼·,只好我去了! 」德蕾莎走進戰區,雙方一聽說德蕾莎修女在戰區,雙方立刻停火,當她把戰區裡的婦女兒童帶出來後,兩邊又打起來了。這個消息後來傳到了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聽到這則消息讚嘆道:「這件事連我也做不到;之前,聯合國曾調停了好幾次,南斯拉夫的內戰始終沒有停火,德蕾莎走進去之後雙方卻能立刻自動停火,可見德蕾莎的人格魅力。」 德蕾莎修女1997因心臟病在印度去世,享年八十七歲,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視作「失去了母親」。她的祖國塞爾維亞還曾提出強烈要求,希望她能回國歸葬。印度總理說:「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徵;她抹去了千千萬萬人苦難的眼淚,她給印度帶來了巨大 的榮譽。」印度為蕾莎修女舉行了國葬。出殯時,她身上覆蓋的是印度國旗,就在她的遺體被12個印度人抬起來時,在場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當時的印度總理。遺體抬過大街時,大街兩旁大樓上的印人全下樓來,跪在地上,向這位愛的天使達最高的敬意。 德蕾莎修女把一切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從十八歲起,直到八十七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是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她說過一句名言:『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有時你需要做的只是握住他的手,給他一個微笑,聽聽他說的話,這就夠了。』 德蕾莎修女對自己的定義是:「血統上,我是阿爾巴尼亞人;國籍上,我是印度人,信仰上我是天主教修女。而,根據我的定義,我是屬於世界。」這真是很令人感動的一句話。 德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條: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德蕾莎修女的人格、精神力量、以及純粹的心靈,早就超越了任何文化屬性和人性的存在,她是全世界所有愛與美的化身!她將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至誠祈擣,願我們有一天像她一樣的慈悲與慷慨!願我們終有一天能像她一樣,為他人貢獻我們全部生命的價值,找到生命的意義.....。
曾國藩小時候夜讀書
有一天晚上在家讀書,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复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 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國藩卻成為為了連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 "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後,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經傳,曾先生後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何謂好人,何謂「厚道 」?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個需要我瘋狂出差的工作,那時每年要去好幾次德國。每次去德國,我都會住同一家簡單乾淨的商務飯店,飯店大廳櫃檯的旁邊,有個小桌子擺放著檸檬冰水和一次性杯子,供顧客們免費使用。有時候早上,還會看到它們給晚起又趕著上班的客人提供的咖啡牛奶和新鮮出爐的牛角麵包。這些免費供應,都是和飯店的餐廳直接有利益沖突的,換句話說,喝了免費的檸檬冰水咖啡,可能就會少買或不買飯店大廳咖啡廳的飲料;吃了免費提供的牛角麵包,可能就乾脆選擇不包早餐。有一次我跟櫃台的經理聊天,想知道它們的想法是什麼。他笑著跟我說,他在英國念旅館管理,有一堂課,老師請 The Ritz-Carlton Hotel 的總經理來講課,這位總經理對他們說:「如果你走進一家好的酒店,提出一個要求,你就會被滿足。如果你走進一家極好的酒店,你甚至不需要提出要求。因為,真正飯店經營的精明,不是利潤,而是客戶的忠誠度。經商,貌似靠的是精明,其實,精明的極致,是「厚道」。後來每次我入住,我都覺得我那趟旅程,特別安心。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暫時吃小虧卻長久贏得厚道美名的例子可以信手拈來,當然,反之亦然。
年輕的時候,我們願意跟一個人深交,可能是因為有彼此需要的能力,可能是因為有互利的利益。但是,年紀大一些你才會知道,能讓你安安心心交往的,都不是一個人的能力或聰明,而是他的人品。可能是他很誠實,可能是他很正義,可能是他很善良,也可能只是他就是很堅持對你的承諾。而這些說得出來說不出來的一些信任感,其實都不是精明聰慧,而是,厚道。你想想,你認識得這麼多人當中,回想起來,什麼時候你用「這個人很精明」來表達你的稱讚?而那些你脫口說出「他真是個好人」的人,不都是厚道的人嗎?
回到那個飯店櫃台經理。那天他說完了 The Ritz-Carlton Hotel 哲學後,微笑地對我說:「我們從來沒有因為擺放了咖啡麵包,而讓我們的餐廳受到多大的損失,我們卻因為這樣,讓我們的客人包容了我們不足的地方,他們願意相信我們做不好的地方,絕不是因為我們不上心。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我們鬆一口氣的呢? 」「厚道 」,不是因為退縮示弱,是因為我們強大到,願意成全。因為世界終不會負那些心裡乾淨,負載美德的努力人。
真實故事——無處不在的暴戾
有一個舊新聞,他過去有些時日了,但我常常想起他,兩個拾荒的男人在小廣場為爭搶一個礦泉水瓶打了起來,一個當場拿刀把另一個捅死,這實在令人嘆惜,兩個生命能創造多少價值,卻賠給了5分錢的塑料水瓶,當然誰都知道問題不在水瓶上,真正殺人的是那顆暴力的心,拿起刀的拾荒者,想必早已在生活的艱辛,屈辱,不平裏積壓了太多怨憤,他的靈魂已經是一顆到了臨界點的炸彈,那水瓶只是將其引燃的一個微小導火索,可怕的是在如今的這個社會,大概我們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藏著這樣的戾氣,都積累著憤怒能量,和不知何時會引燃的炸藥,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瘋狂和崩潰的會不會就是自己。前幾天我在停車場看到一個媽媽在教訓兒子,原因是小孩把剛買的冰淇淋掉到了地上,那年輕漂亮的媽媽怒容滿面,歇斯底里地吼著,用修長細膩的手抓著兒子,拼命搖晃推打,狀似瘋子遇見仇人,小孩被打得踉踉蹌蹌東倒西歪,剛開始還哭,後來哭都不敢了,母子倆都穿的光鮮時尚,我相信那女人斷不會是因為心疼一個冰淇淋而如此光火,他多半是為了什麼別的事情憤怒鬱結又沒有辦法就事論事發出來,於是不能自控的發洩在孩子身上,使孩子成了無辜的承受者,我沒法譴責那個媽媽,她一定是被逼到情緒臨界了才會做出如此舉動,現在的人們誰心裡沒憋著一些憤怒和委屈呢?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把情緒發洩到一個無辜的人身上呢?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能真正活得得心應手游刃有餘,就算高官富商又要極力討好和全力對抗的人,何況平凡的我們,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得不曲意諂媚,忍辱負重結交不喜歡的人,承受不勝任的事,被欺壓,被打磨,被傷害,最終帶著一肚子委屈走向人生高點,那些時常保持真正平和快樂的人,是沿路把委屈扔掉了的,他們心裡有個強大的垃圾處理器,無論遭遇了什麼都用強大的靈魂和意志去主動的面對和及時化解,他們的靈魂沒有大量的藏污納垢,也沒有太多的積壓,易燃易爆的危險情緒,故而能夠自控,也有保持著陽光健康的面貌。那些不快樂的人也並不是壞人,只是一直背負那些委屈和怨憤,艱難行走的想扔扔不掉,又無處安放,只能堆在心裡,越攢越多,惡性循環,最終變成怨氣和戾氣,自己也成了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時刻威脅著自己和周圍人的安全,於是就有了因為一個礦泉水瓶或者一個冰淇淋而瞬間暴怒失控的場面。
小故事大智慧——手足情深
彭沙爾——在古代的以色列的某一個地方住著兩個兄弟,都是非常勤勞的農夫。哥哥已經結婚,有妻子兒女,弟弟還是獨身,他們的父母過世時,把土地和財產平均分給兩兄弟。他們的土地上種滿了蘋果和玉米,因此收割時,將收穫的蘋果和玉米,公平地分成兩份,各自儲藏在自己的倉庫裡。
到了晚上,弟弟想著:「我只有一個人,日子很容易打發,哥哥有妻子兒女,生活比較艱難,我應該把自己得到的那份兒,再分一半給哥哥。」他越想越睡不著,又怕哥哥不肯接受,於是趁著夜黑風高,把自己分得的蘋果和玉米,搬一半給哥哥。住在另外一邊的哥哥,夜裡也睡不著覺,他心裡想著:「我有妻子兒女,早就成家立業,只要和妻子同心協力勞動,生活不成問題。弟弟還是孤獨一人,應該多為以後的日子做打算。」他也怕弟弟不肯接受,於是趁著星夜無光,將自己的蘋果和玉米,搬一半給弟弟。 第二天早上,當他們走到倉庫的時候,都嚇了一跳,蘋果和玉米絲毫不減,兩兄弟以為自己做了一個非常真實的夢。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也是一樣,他們繼續搬了三個晚上,而每天起床都以為自己做了非常真實的夢。第四天晚上,兩兄弟彼此搬蘋果和玉米到對方倉庫時,竟然相遇了,兄弟倆同時扔下手中的作物,緊緊抱在一起痛哭起來。他們決定不分家,一起經營父母留下的土地。這兩個兄弟抱在一起哭泣的地方,後來成為耶路撒冷的聖地,直到今天仍被人們向住,也成為後代人朝聖的地方。 披沙揀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沒有愛的生命,是一種可怕的浪費。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他獨特的任務,而實現這個任務並不光是為了他自己,心胸廣大的人兼善天下,喜歡閒適的人也可獨善其身。真正的愛,都是出乎自然、發自肺腑的。愛的真義就是這樣不求回報,慷慨地付出自己!愛世間的一切,不只是好山好水、好人好物;而是付出超越自我的愛欲,以一顆悲憫的心來關愛眾生,撒下真情。好人有好報
善心人得善報的真實故事:天惠村是一個美麗純樸的小山村,那裡有一個很富有的人家,姓楊。我們稱這家的主人叫楊先生。楊先生的爺爺是一個善良的,愛幫助別人的好人楊先生。呢,也是這樣的人。如果見到化緣的和尚,道士,楊先生就大碗大碗的把飯菜端上來給這些和尚和道士。如果貧窮的人求楊先生幫忙,楊先生都是樂呵呵的滿足別人的要求。如果鄰居來還糧食,楊先生也不要,可是鄰居都想把以前借的糧食還給楊先生。因為鄰居覺得,楊先生能借給他們糧食,己經是幫了大忙了,哪能借人家的糧食不還呢有一句古話:「借債還債」,是一個基本的道理啊。可是楊先生為什麼不要別人還回的糧食呢原來楊先生有自己的想法:這些人來借糧食說明他們家中很困難,如果我再收回他們的糧食,他們不還是很困難嗎楊先生為了救濟和幫助貧窮的鄰居們,想了一個好主意:他把家中的大葫蘆鋸成兩半,楊先生故意把大葫蘆鋸得一半大,另一半小葫蘆被鋸成兩半後就叫做「瓢」那大的一半,叫大瓢;小的一半就叫小瓢。以後再有鄰居來借糧食的時候,楊先生用大瓢往外量,一大瓢一大瓢的把糧食借給鄰居;鄰居來還糧食的時候,楊先生用小瓢往裡量,只收回一點點。鄰居們開始沒注意,時間長了以後,大家終於明白了真相。從此大家都尊敬的把楊先生叫做「兩瓢家」。這以後,「兩瓢家」三個字就成了楊先生的名字,在村子裡被傳開了。
八仙之1——鐵拐李
鐵拐李在民間傳說中為八仙之首,有的書中稱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峽人,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則說他姓李,名玄;趙翼的《陔餘叢考》中又說他姓劉。有說他是唐玄宗開元、代宗大歷之間人,學道於終南山,一次元神出殼,沒曾想肉身為虎所食,只得投身於一個跛乞丐。 《歷代神仙通鑑》稱,其原本一俊偉丈夫,善道術,會使導出元神法術,修練於碭山巖穴中,有次應師父老子之約,行"元神出殼"法術,赴千里之外華山,數日後回歸,發現其肉身被其徒誤焚,突見附近一餓殍,靈機一動說"即此可矣。"即從餓殍腦門而入,神魂歸殼後則成一蓬頭卷鬚、黑臉巨眼,並且還跛了一隻右腳的醜陋漢子。看來他是一位民間口耳相傳,諸事附會而成的道家仙人。
故事傳說:又稱鐵拐李,相傳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陽、李洪水、李孔目。據說他本來長的十分魁梧,相貌堂堂。在碭山洞中修行。因為約定要參加老君的華山仙會,臨走時對弟子說,倘若元神七日不回返,則將屍殼焚化。於是留下屍殼,元神外遊。不料到了第六天,弟子家中來人報信母親病危,弟子們無奈就燒了屍殼。當弟子回家後,不久李鐵拐的元神回歸,無處可托。忽見林中有一餓死的人屍,則從他的前額腦門進入,站起來之後,才覺不行,趕忙從葫蘆裡倒出老君所贈的仙丹,葫蘆忽然閃出金光,映出一個醜陋的形象,黑臉蓬頭,卷鬚巨眼,右腳還是瘸的,正在驚訝,身後忽然有人鼓掌,回頭一看,正是老君,情急之下,心想把元神跳出。就在這時,老君制止說:"道行不在於外表,你這副模樣,只須功夫充滿,便是異象真仙。"於是授他金箍一道收束亂發,授予鐵拐一根助拄跛足。李鐵拐還常背一葫蘆,據說裡面裝有仙藥,降到人間時,專門用來治病救人。
八仙之2——漢鍾離
八仙中名氣僅次於鐵拐李的是鍾離權。他在八仙中地位較高,特別是由於道教徒的吹捧,名聲更大。元時,金真道奉為"正陽祖師"。有關其人物原型,約出現在五代、宋初之際。 《宣和年譜》、《夷堅志》、《宋史》等書都有他事蹟的記載,只是後來訛為漢鍾離,才附會為漢代人。 《歷代神仙通鑑》、《續文獻通考》等書稱,鍾離權,複姓鍾離,字寂道,號雲房子,又號正陽子。東漢咸陽人,其父鍾離章為東漢大將,其兄鍾離簡為中郎將,後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確實有位叫鍾離權的人,《全唐詩》錄有他的三首絕句,並附有小傳云:"咸陽人,遇老人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自號雲房先生,後仙去。"他留世的詩題為《題長安酒肆避三絕句》,其中有"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等句,還頗有一些"仙味",當是一位好道之人。
故事傳說:他姓鍾離,名權,字云房,號正陽子。京兆咸陽(今陝西)人,據說是東漢時期人。有關他的出生非常生動,說有一天,一個巨人大踏步的走進他母親的內室,大聲說道:"我是上古黃神氏,當托兒於此。"頓時,只見異光數丈如烈火,隨之漢鍾離降生。他一出生就像3歲的小孩一樣大,天生一副福相,頂圓額寬,耳厚眉長,口方頰大,唇練如丹,乳圓臂長,更為奇怪的是他晝夜不聲不響,不哭不吃。一直到了第七天,他突然說了一句話:"身遊紫府,名書玉京。"這一句驚動了他的父母。因為紫府、玉京是天上玉帝的宮城,所以,以為他是神仙轉世,父母希望他長大成人多掌大權,因此起名"權"。據說鍾離長大以後,任朝廷的諫議大夫,後來奉召出征吐蕃,戰敗,隱居終南山。遇到東華帝君王玄甫,得到長生真訣、金丹火候及青龍劍法。後來又遇到華陽真人,教他太乙九圭、火符金丹,洞曉玄玄之道。最終在崆峒山紫禁四皓峰得到玉匣秘訣,成了一位仙人。傳說他在唐朝的時候度化了呂洞賓,是道教北五祖之一。他的形象常常是袒胸露乳,手搖棕扇,大眼睛,紅臉膛,頭上紮了兩個丫髻,神態自若。是個閒散的漢子。
八仙之3——張果老
張果老是八仙中年邁的仙翁,名"張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們尊稱其為"張果老",歷史上實有張果其人,唐開元年間《唐玄宗敕封仙人張果記》記載其為"邢州廣宗人也"(今河北省廣宗縣張固寨村人),新、舊《唐書》有傳,武則天時,隱居中條山,時人皆稱其有長生秘術,他自稱年齡有數百歲,武則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見,張果老佯死不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恆州刺史韋濟將其奇聞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張果又再次裝死,氣絕很久才甦醒,使者不敢進逼。玄宗聞知,再次派徐嶠去邀請。張果只得進京。據說唐玄宗對其傳聞有疑,曾叫善算夭壽善惡的邢和璞給張算命,邢卻懵然不知張的甲子,又有道師"夜光"善視鬼,玄宗令他看張果,他卻問:"張果在哪?"居然對面而看不見。從史傳所記來看,張果不過是一位有些心虛的老朽江湖術士,要不何以數次裝死以避徵召呢?充其量不過會些幻術而已。所以有關他的仙話,全都是道教憑藉民間傳聞,誇大其詞,為了宣傳需要而編造的。 《太平廣記》還記張果老自稱是堯帝時人,唐玄宗問術士"葉法善"張的來歷,葉法善說:"臣不敢說,一說立死。"後言道:"張果是混沌初分時一白蝙蝠精。"言畢跌地而亡,後經玄宗求情,張果才救活他。
故事傳說:
據史書上記載確有其人,原來是唐朝的道士,這個人擅長法術,經常隱居在恆州中條山,往來於汾晉之間,民間傳說他活了數百歲,所以人們尊稱他為張果老。據說唐太宗、唐高宗知道以後,就派使者召見他入宮,他都不願意去。到了武則天時期,不得已奉召出山,走到半路假裝死去又未去成。到了唐玄宗時期,玄宗派遣使者終於將他請到了宮內,封他為"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後來,玄宗準備將他女兒許配給他,他唱道:"媳婦得公平,平地生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最終也沒同意這門親事,懇辭還山,走到半路,死於衡山蒲武縣。弟子說他羽化成仙,唐玄宗下令在當地建棲霞觀以奉祀。民間傳說他常背負一個道情筒,倒騎白驢,雲遊四方,宣唱道情,勸化度人。後來民間的名言"騎驢看唱本"就源於此。他所乘的白驢,日行萬里,夜間折疊如紙,放在箱子裡。白天騎得時候,用水含在嘴裡噴灑一下,就又還原成一天驢。後人題詩:"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張果老這故事啟示我們做任何事情,盡量要考慮全面,思前想後,不能只是一味的瞻前顧後。
八仙之4——呂洞賓
八仙中流傳故事最多的當數呂洞賓,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為"純陽祖師",又稱"呂祖"。歷來大多數研究者均認為,呂洞賓姓呂名岩,唐末人。 《金唐詩》、《詞綜》中都收有他的詩作。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洪邁的《夷堅志》及《集仙傳》等書對其均有記載。有說他是京兆人(今陝西、西安一帶),唐咸通中及第,曾當過兩任縣令。有說他是九江人,原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禍,易姓為呂。他始名紹光,二十餘年科場不第,遂罷舉而縱遊天下,後被鍾離權點化成道。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濃的一個,瀟灑、風趣,為民除暴安良,斬妖除怪,還好酒好色,世間流傳有《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傳說,他的傳說既多且雜,但從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後被人們神化成仙。至今在河南睢縣仍然保留有明兵部尚書袁可立為祭祀呂洞賓而建的袁家山呂祖廟。
故事傳說:
呂洞賓.道教八仙之一。名岩,字洞賓,自號「純陽子」。唐京兆府(今陝西省長安縣)人。曾以進士授縣令。他的母親要生他的時候,屋裡異香撲鼻,空中仙樂陣陣,一隻白鶴自天而下,飛入他母親的帳中就消失。生下呂洞賓果然氣度不凡,自小聰明過人,日記萬言,過目成誦,出口成章,長大後「身長八呎二吋,喜頂華陽巾,衣黃欗杉,系一皂鞗,狀類張子房,二十不娶。」當在襁褓時,馬祖見到就說:「此兒骨相不凡,自市風塵物處。他時遇盧則居,見鍾則扣,留心記取。」後來呂洞賓遊廬山,遇火龍真人,傳授天遁劍法。六十四歲時,遊長安,在酒肆遇見一位羽士青一白袍,在牆壁上題詩,呂洞賓見他狀貌奇古,詩意飄逸,問他姓名。羽士說:「我是雲房先生。居於終南山鶴嶺,你想跟我一起去嗎 」呂洞賓凡心未已,沒有答應。這位雲房先生就是「鍾離權」。到了晚上,鍾離權和呂洞賓一同留宿在酒肆中。雲房先生獨自為他做飯,這時呂洞賓睡著了,他夢見自己狀元及第,官場得意,子孫滿堂,極盡榮華。忽然獲重罪,家產被沒收,妻離子散,到老後了然一身,窮苦潦倒,獨自站在風雪中發抖,剛要嘆息,突然夢醒,鍾離權的飯還沒熟,於是鍾離權題詩一首「黃良猶未熟,一夢到華餚。」呂洞賓驚道:「難道先生知道我的夢」鍾離權道:「你剛才的夢,生沉萬態,榮辱千端,五十歲如一剎那呀! 得到的不值得歡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場夢。」於是呂洞賓下決心和鍾離權學道,並經「十試」的考驗,鍾離權授他道法。呂洞賓有了道術和天遁劍法,斬妖除害為民造福。呂洞賓被全真教奉為北方五祖之一(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操,王重陽),世稱呂祖、純陽祖師.
八仙之5——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關其身世說法不一。一說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廣記》引《廣異記》稱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織鞋為業的農婦,後因嫌家居太悶,遊於羅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經常採集山果供眾寺僧充齋。一次,遠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來羅浮山寺,稱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採摘楊梅果子,經查實那天正好是二娘採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從何處採來這眾多山果,便認為二娘即為循州山寺採果之仙女,從此二娘遠近聞名,她也藉此不再寄居山寺了。 《續通考》說何仙姑為唐武則天時廣東增城縣人,出生時頭頂出現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歲時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隻仙桃,從此不飢不渴,身輕如飛,並可預見人生禍福。後來她應召進京,途中離去。一說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筆記多稱她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稱她幼遇異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稱她放牧於郊野,遇異人送仙棗,食後而成仙,宋人筆記中還記載了何仙姑一些為人占卜休咎,預測禍福的事蹟,一時士大夫及好奇者爭先前往彼處占卜,可見她不過是一位精於占卜的民間女巫。
故事傳說:
八仙唯一的女仙,據說原名何秀姑,生於唐武則天時期,出生時紫雲繞室,頭頂上有六道毫光。從小智慧敏捷,聰敏過人。 15歲時,夢見神人教她食雲母粉,於是輕身如飛,往來於山頂之間,每天早上外出,晚上採山果孝敬母親。後來辟穀,言語異常,武則天聽說後,派使者召請,中途不知方向,有人說在唐中宗時八月初八飛天。還有一種說法是,何仙姑13歲時入山,遇仙人呂洞賓,呂賜其一桃,吃了以後不飢不餓,並能預知禍福之事,頗為靈驗。村里的人奉為神明,專門建樓供其居住,後來呂洞賓度其成仙。
八仙之6——藍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藍采和。南唐沈汾《續仙傳》、宋初《太平廣記》、陸游《南唐書》等書均載有他的事蹟。是唐末至五代時人。其行為怪僻,貪杯喜唱,平時穿一身破藍衫,一隻腳穿只靴子,另一隻則光著腳丫子。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卻躺臥雪中而全身冒熱氣(《續仙傳》)。平時他手持三尺有餘的大拍板,一邊打著竹板,一邊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觸景而生,不僅令世人覺得高深莫測, 而且頗具仙意。其一云:"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波,暮見桑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他行為癲狂,有人施錢給他,他大都送給貧苦人,藍采和居無定處,四海為家。這個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漢,僅由於他的行為癲狂,又好周濟窮人,因此深得人們喜愛而被神化成仙。
故事傳說:
本為男子,但在造像中或戲曲中常常女裝打扮,手提花籃,據說他本是赤腳大仙降生,原來是一名遊方的道士,常穿破爛的藍衣裳,繫著一條3寸多寬的木腰帶,一腳穿靴子,一腳赤行。夏天穿的是棉衣服,冬天臥於雪地中,氣出如蒸。經常手持3尺多長的大拍唱板,在城市裡邊走邊唱,帶醉踏歌,似狂非狂,男女老少都跟隨看他,人家把銅錢給他,他卻用長繩穿起來,拖地而行,散失了也不回頭看一看。有時見到窮人,就把銅錢送給他們。他不停的周遊天下。有人在童年和老年時看到他,他容貌依舊。後來他踏歌於濠梁酒樓乘醉,有云鶴笙簫聲,忽然輕升雲中,拋下靴衫腰帶板拍,冉冉而去。他最有名的踏歌是: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日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工嵯峨!
八仙之7——韓湘子
普遍的說法,韓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癒的侄子(一說是侄孫),《唐書·宰相世系表》、《酉陽雜俎》、《太平廣記》、《仙傳拾遺》等書都有關於他的介紹。一稱是韓愈侄孫,歷史上韓愈確有一個叫韓湘的侄孫曾官大理丞。韓愈曾有《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他成仙的傳說,最早見於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書中稱韓愈有一年少遠房子侄,為人輕狂不羈,不喜讀書,韓愈曾責怪他,他卻能在七日之內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變顏色,並且每朵上邊還有"雲橫秦嶺家何在……"的詩句,韓愈驚奇萬分。還有說韓湘子是韓愈外甥,其事蹟和《酉陽雜俎》所言大同小異,韓湘子其人物原型為韓癒的族侄,五代時即被仙化。
故事傳說:
八仙中的斯文公子,形像是一位手持長笛的英俊少年。韓湘子,本名韓湘,是唐代大文學家刑部侍郎韓癒的侄子。傳說,漢丞相安撫有一女兒,名叫靈靈,才貌雙全。已許配韓湘。但是漢帝想把她婚配與皇侄,安撫堅決不同意。漢帝大怒,將韓湘罷官發配。靈靈悲鬱而死,韓湘投生為白鶴,白鶴受鍾離權和呂洞賓的點化,又投生為昌黎縣韓會之子,乳名湘子,幼年喪父,由叔父韓愈撫養。長大後又得鐘、呂二仙傳授修行之術。韓愈極力反對,訓斥他。韓湘子因此而出家,隱居於終南山修道,得成正果,列為八仙之列。後來,韓湘子屢次化形,度化他的叔叔韓愈,但韓愈多次不悟。後來,韓愈被降官到了潮陽,路經藍關,雪擁不前,凍埋雪中。湘子趕來相救,並指點度化。韓愈最終感悟,也修道成仙。
八仙之8——曹國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國舅,出現的時間最晚,流傳的仙話也較少。其身世,說法大同小異,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關。 《宋史》有傳,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孫,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曉音律,喜愛作詩,封濟陽郡王,身歷數朝而一帆風順,年七十二而壽終。 《神仙通鑑》雲:曹國舅天性純善,不喜富貴,卻慕戀於仙道,其弟則驕縱不法,恃勢妄為,曹國舅對其惡行深以為恥,遂入山修煉,遇鍾離權、呂洞賓而收他為徒,很快曹國舅修成仙道。 《東遊記》中所述曹國舅與上略同。
故事傳說:
這位神仙的形像是頭戴紗帽,身穿紅袍官服,手持陰陽板(玉板),與其他仙人的打扮迥然不同。傳說他是宋朝的皇帝宋仁宗曹皇后的長弟,名景休。他天資淳善,志在清虛,不慕虛榮,不喜富貴。後來因為他的弟弟驕縱不守法,殘害人命。曹國舅深以為恥,於是隱跡山岩,穿戴平民的衣帽,但精心思考的是玄妙深奧的道理,過了10多天也不吃,有一天,他遇到了鍾離權和呂洞賓兩位仙人,他們問:"聽說你在休養,所養的是什麼呢?"答道:"養道。"仙人又問:"道在哪裡?"曹國舅舉手指天。二仙又問:"天在哪裡?"曹國舅用手指心胸。二位仙人笑著說:"心即是天,天即是道,你已經頓悟道之真義了。"於是傳授他還真秘術,點化指引他入了仙人的團隊。還有一種說法,說他出家時皇帝賜他一塊金牌,後來過黃河時沒有船費,就以此抵押,恰好遇到了呂洞賓,與他一起同遊,因此悟道而名列"八仙"。
包拯——包青天
公正的執法者——包拯:臉黑如碳卻心明如鏡;處於亂世卻一身正氣;身在黑暗官場卻不同流合污。時人譽之:"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後世則以之為清廉正直的代表;他的名字似乎已被人們忘記,因為,人們給了他另一個更偉大的名字:青天!廉潔如青天:額上一輪彎月,頭頂一片青天。一股正氣,兩袖清風。他的斷案推理,驚世駭俗;公正凜然,令人間妖邪聞風喪膽;他的辯駁智慧,讓正義得到伸張。就像一片青天,純淨而廉潔。烏黑臉龐,正是無私鐵面;他法眼如炬,讓那兇犯無處藏身。他溫和,心存百姓之疾苦,蒼生之憂;他冰硬,冷眼看金銀燦燦,權勢誘逼。他心中堂堂明鏡只映出良知與律法。他為黎民撐起那一片青天。
不貪財物的書生
古代有個家境不太好的書生帶著一個小童進京趕考。途中見一個年輕人躺在路上。書生上前查看,才發現這個年輕人已因突發病死去。書生打開他的隨身包裹,裡面只有一些書和10錠金子。小童見四下無人,就勸他不妨把金子帶走,然後溜之大吉。書生正色道:「人不可欺心。絕不能做這樣的事。」書生決定趕考後再尋找他的家人,於是拿出一錠金子,讓小童買來一口棺材,將書生及其錢物一起就近埋下。奇怪的是,書生剛走到城中,一匹漂亮的白馬就緊緊相隨,怎麼趕也趕不走。書生十分納罕,覺得其中必有緣由,便騎上馬,任其奔馳。白馬跑到城外一個非常偏僻的大宅門口停住了。書生與這家主人交談後才真相大白。原來書生路遇的那個年輕人正是這家的公子,其父曾為當朝一品官員,那匹白馬是公子的坐騎。他們正為找不到公子而發愁呢。書生告知了埋骨之處及所剩銀兩。這家人按照書生所示,找到了埋棺的地方,果然錢物俱在。公子的父親感念書生的恩德,又十分欣賞他的品行,便寫信向皇上推薦。書生後官至宰相。好一個不欺心!或許在眾目睽睽之下,很多人會沒有貪念,或者至少會被抑制;但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能做到不欺心最是難能可貴。事實上,蒼天亦有眼啊!書生的善報不正說明這一點嗎?
爱国者——林则徐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 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 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岳飛奉母至孝
岳母是古代賢母之一,她勤勞能幹,賢淑達理。當時的社會風行刺字,岳母便在岳飛背部刺青:精忠報國(一說是盡忠報國),以此造就了岳飛獨特的人格。岳飛也對母親敬愛有加,無微不至。岳飛對母親侍奉唯恐不周。不出軍時,雖戎務纏身,每天傍晚必抽空去母親房內探望。母親臥病以後,他每次都是親嚐湯藥,跪送病榻。經常關照家人要注意母親的飲食寒暖和衣被的替換。在母親寢室,話不多說一句,走路避免出聲,唯恐影響母親的休息。每次出征之前,又諄諄囑咐家人,務必好好侍奉臥病在床的老人。
舜帝至孝 感動天神
舜是冀州人,姓姚,名重華,帝顓頊的第六代孫。古代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因建國於虞,所以號虞氏,史稱虞舜。虞舜大孝,天性仁厚,庶母惑父,屢屢加害於他,他恭敬而無怨。謀而使舜掘井,而下土填井,天神感舜之孝而導舜出井。舜的父親是非不分,頑固而不講道理,後來雙目失明,因此當時人都稱他為瞽瞍。舜的生母早逝,父親再娶後妻。舜的後母陰毒狠辣,口中沒有忠信之言,生下一個兒子名叫象,象的性格狂傲。後母喜愛親生的兒子,對待舜像仇敵一樣,常在瞽瞍面前說舜的壞話,撥弄生非,因此這3個人都有要殺害舜的想法。但舜依然對父母恭順而盡禮,不失人子之道;與象相處友愛仁慈。舜沒有過失,家人雖然想殺害舜,卻找不到藉口。舜只想常在身邊侍奉父母,曲盡孝道,心裡就感到滿足了。所以當家人要加害他時,便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勸善幫助。瞽叟曾想將舜埋在井裡,天神感舜之大孝助舜跳脫了危險。舜20歲的時候,他的孝行,便已傳聞各地。
一言失信心
在康藏邊區有一位老太太,獨居三十年,每日一心誦念六字大明咒,日久功深,心不雜亂、如入禪定。某天,一位僧人路過,見茅蓬外光芒四射,心想屋內定有高人。僧人進屋發現,居然是一位老太太,就詢問她修在修什麼法。老太太回答:「我只念六字大明咒,嗡瑪尼悲美牛。」僧人一聽,發現老太太將最後一個字念錯了,就予以糾正說:「老太太,是嗡瑪尼悲美吽。」老太太頓覺,自己三十多年來苦心念誦,因一字之差,功夫白費,非常後悔,信心退失。當僧人離開茅蓬後,發現老太太雖然念了正確的咒語,但蓬外卻不再出現光芒,忽然悟出自己這樣做錯了,就再進入茅蓬,告訴老太太:「您先前念的咒語沒有錯,我剛才只是想考驗您是否虔誠罷了。」僧人走出來回頭再看,老太太的茅蓬上又是金光四射。
偉大的修女
特蕾莎修女是人類社會的福音,她與貧困中的人們融為一體,帶給他們光明和愛。而特蕾莎修女這樣做,不為所圖,不求任何回報,純粹只是去幫助那些受難的人民。特蕾莎在18歲的時候就離開家鄉來到愛爾蘭加入了勞來多修女會,後來主動到印度最破爛的貧民窟,在那裡用幾盧比租下一間房子,收容飢寒交迫的孩子。為了他們,她親自到街上乞討食物,幫他們清洗身體。房間裡沒有桌子、椅子、黑板,她就以地板為黑板,教孩子們認識孟加拉字母。一次,她遇見一個人身上全是膿包、傷口,膿包上盡是蠕動的蛆和蝨子,便到警察局請求他們撥一處地方,使她可以接待這樣的無家可歸者。就這樣,她創辦了"死者之家"專門收容垂死的遊民。秉持同樣的信念,她還創辦了"棄嬰之家"和"麻風病之家"。 1979年,她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同年獲印度政府頒發的全國最高榮譽獎。
十八羅漢簡介
第一位: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賓頭盧尊者(賓頭盧跋羅墮),俗稱長眉羅漢,十八羅漢之首。福德智慧無量,若有眾生設齋供養,必去應供,使布施的施主得大福田。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俗稱長眉羅漢):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
第二位:歡喜羅漢—迦諾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迦諾迦伐蹉尊者(俗稱歡喜羅漢或喜慶羅漢),十八羅漢的第二位,為梵語Kanakavatsa,的音譯。傑出的布教師,隨機說教,方便說法,讓眾生得歡喜。喜慶羅漢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師,即善於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
第三位:舉缽羅漢—迦諾迦跋厘隋閣,是一位托化緣的行者。迦諾迦伐厘情闍尊者(俗稱托缽羅漢),迦諾迦跋厘惰闍十八羅漢的第三位,為梵語 Kanakabharadvaja 的音譯。舉缽羅漢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並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第四位:托塔羅漢—蘇頻陀,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托塔羅漢:蘇頻陀,蘇頻陀是十八羅漢的第四位,為梵語 Suvinda 的音譯。是佛陀的關門弟子,也就是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他為表示懷念和追隨佛祖,特製一塔隨身攜帶,以懷記佛陀的教法,並啟化眾生廣植福德以成就佛道,因塔是為葬佛舍利的,所以此塔便成為佛的象徵。所以蘇頻陀尊者又稱托塔羅漢。
第五位: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羅距羅尊者(俗稱靜坐羅漢),於禪坐中瞑思世界宇宙的真理,證悟後說法度眾。諾距羅尊者十八羅漢的第五位,為梵語 Nakula 的音譯。
第六位: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過江似蜻蜓點水。跋陀羅尊者(俗稱過江羅漢),過江似蜻蜓點水,灑脫自在,超越煩惱無邊的苦海。跋陀羅尊者十八羅漢的第六位,為梵語 Bhadra 的音譯。意為賢,他是佛陀的一名侍者。傳說他主管洗浴事,有些禪林浴室供其相。
第七位: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馴象師,象的力量非常大,耐勞又能致遠,也是佛法的象徵。迦理迦尊者十八羅漢的第七位,為梵語 Karika 的音譯。他是佛陀的一名侍者。
第八位: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伐闍羅弗多羅尊者(俗稱笑獅羅漢或勸善羅漢),曾為多聞第一的阿難說法,鼓勵他要行解並重,在佛道上精進修行。伐闍羅弗多羅尊者十八羅漢的第八位,為梵語 Vajraputra 的音譯。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
第九位: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於心中。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俗稱開心羅漢):袒露其心,啟示眾生若能常保持心地的清淨,不造惡業,努力行善,佛在心中,心即是佛,自身便是佛,自心即是佛心。戍博迦尊者十八羅漢的第九位,為梵語 Svaka 的音譯。意賤民,可見他的出身低微或曾被閹割為宮中為奴。
第十位:探手羅漢—半託迦尊者,因打坐完常隻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半託迦尊者(俗稱探手羅漢),因打坐後常舉起雙手伸懶腰而得此名。半託迦尊者十八羅漢的第十位,為梵語 Panthaka。意路邊生,可見他是個私生子。為一大富長者的女兒與迦奴私通,逃到別國,久而有孕,臨產思歸。於中路產子,如是覆生。長名訶般陀,弟名周羅般陀。
第十一位: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羅怙羅尊者(俗稱沉思羅漢),侯羅尊者第十一位,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出家成為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密行第一」,住畢利楊瞿洲。他表情深沉,彷彿在思考什麼問題,所以人們又稱之為沉思羅漢。
第十二位: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以論「耳根清凈」聞名,故稱挖耳羅漢。那伽犀那尊者(俗稱挖耳羅漢),以論耳根清淨聞名,故稱為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十八羅漢的第十二位,為梵語 Nagasena。意龍軍,常稱那先比丘。是佛學理論家,二十歲具足戒,後修證阿羅漢果。
第十三位: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因揭陀尊者(俗稱布袋羅漢),斷除一切煩惱,不受毀譽得失心及外境的影響,凡人間是非善惡之事皆包容於心,如同布袋容納而歡喜自在。因揭陀尊者十八羅漢的第十三位,為梵語 Ingata。
第十四位: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伐那婆斯尊者(俗稱芭蕉羅漢),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世間的喧嚷煩惱不能侵撓他的心。伐那婆斯尊者十八羅漢的第十四位,為梵語 Vanavasin 的音譯。伐那婆斯尊者是一個沉靜有禮,謙虛好學的人。
第十五位:坐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坐鹿羅漢(賓度羅突羅奢尊者—俗稱坐鹿羅漢或騎鹿羅漢):端坐神鹿、若有所思泰然自若、清高自賞,十八羅漢中的第十五位,賓度羅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族,跋羅墮閣是名。
第十六位:看門羅漢—注茶半託迦尊者,為人盡忠職守。注荼半託迦尊者(俗稱看門羅漢,又名周利槃陀)。未出家時,愚笨善忘;以掃地上的塵垢,悟出要實踐佛法來清除心中的貪瞋痴。注荼半託迦尊者十八羅漢的第十六位,為梵語 Oudapanthaka 的音譯。
第十七位:降龍羅漢—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降龍羅漢(即摩訶迦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佛陀於靈鷲山拈花微笑,不說一語,唯有摩訶迦葉明白佛法應以心去體會,非語言文字所能表達。降龍尊者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即是迦葉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
第十八位: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曾降伏過猛虎。伏虎羅漢(即彌勒尊者),十八羅漢的第十八位,修慈心觀,降伏心中如猛虎般的貪慾,瞋恨;知足常樂,笑口常開。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另一說法是第十八位羅漢是四大聲聞中的君屠缽嘆。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隻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愛惜物命~用餐也要能累積福報
明朝有一位張義方先生,是地方上有名的豪貴,富甲一方,蓄有良田萬頃,家人各個錦衣玉食,奢侈生活。每年他們收到佃農的租糧,放在倉庫裡堆積如山,往往來不及食用就腐爛或被蟲蛀,張義方即命人將腐敗的五穀潑灑、丟棄,甚至還會用芝麻來餵豬,綠豆來餵牛、羊牲畜等類。明理的人不忍心見他如此浪費米糧,善勸可將多餘的糧食捐出來救濟貧苦,張義方不聽勸。明朝正德六年之時,黃河決堤,洪水席捲沿岸的住家、田產,張義方的萬頃田地也不能倖免,一夕之間家宅沖毀、良田沒頂,他頓時傾家蕩產,種種榮景全化為烏有,最後一家人只能等著餓死。
在明朝袁了凡先生的家訓《了凡四訓》中,羅列十條積善之方,其中一條即是「愛惜物命」,尤其能夠果腹的穀物糧食、蔬果等作物,最是不能浪費。飲食有節,抱懷感恩之心食用,一點一滴都是在積存自己的福德。珍惜物命,是福;感恩一切,是德。一粒米的熟成,仰賴諸多因緣的和合,甚至糧食要遠從產地送到我們的飯碗前,這過程中都不知耗費多少人的心血。陽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潤、農人辛勤播種收割…聚集了天地生養之情、眾生劬勞之恩,方能令我們飽餐一頓。佛門在用餐前都會念誦供養偈,以飯食菜餚供養 上師、三寶、一切眾生,最後自己才得食用,為的是深化感恩心、慈悲心與無我平等之心。懂得用餐的內涵,一頓飯能長養福報、修身養性;不懂得用餐的人,可惜徒然消福而已。
他乞討?是我需要他!
每次經過火車站,都會看到一位老婆婆拿著碗乞討,有時站著,有時坐著,有時睡著。依照過去的習慣,看到出家人我才會供養,對其他乞討的人,我不會多看一眼。直到某次聽到真如上師的話,深深感受到師長關愛眾生的心,我才開始反思:難道自己不能效學師長,用心去關照這些需要幸福的人嗎?從那時起,經過火車站時,我一定會投錢給老婆婆,後來連她周圍乞討的人,我也會投。其實,這只是非常小的善行,習慣了好像也沒什麼困難。直到有一天,轉帳出問題,薪水沒入戶頭,身上只剩120元,經過火車站,心想沒什麼錢,走過去就算了。突然內心出現一個聲音:「不行吧!」又一個聲音:「沒錢啦!」那一刻,天人交戰。結果,還是把身上的錢給了那些人。此時我才深刻了解,不是他們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他們,我需要這個福,需要學習師長的慈悲心,這一切都是他們幫助我成就的!當下真的對老婆婆及這些人,生起無比恭敬心,也從中體會真如上師要我們多做善事,透過不斷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於內心中生起與諸佛菩薩相對應的心!
不要搶,我請你吃
有一天早上生意正忙時,一位身材瘦小的老婆婆,神色慌張地走到餐車旁,無視還有很多人排隊,催促我快點幫她裝一碗芋頭粥,我試著請婆婆不要插隊,她卻完全不理會。 後來,我發現她不太對勁——如果她真的那麼急,在我盛粥時,應該會同時把錢準備好,才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啊,然而她從頭到尾除了神色慌張外,其他反應都沒有正常客人該有的樣子。當我把粥交到她手中的那一剎那,才發現——她根本不想給錢,只想搶我的粥!在她動作的那一刻,粥差點掉下去,我迅速用手指勾住袋子,對她說:「這一碗粥請妳吃沒關係,小心拿好不要了。」並裝出跟她很熟的樣子,她拿穩後,就往車站方向跑走了。後來有位客人走到我身邊,小聲地對我說:「老闆,你真好!」我對他笑了笑,沒多說什麼。
我之所以這麼做是有原因的,之前聽過一個帶給我很大啟示的故事,就是「里仁失車記」——日常師父因為明白業果的道理,為了保護偷車賊的業,特別指示弟子:「對方在偷車的時候,已犯下偷盜業,如今他要求贖金,又將造下勒索的惡業,所以絕對不能付他贖金,否則會助成他新造的惡業。要幫助他,首先要讓他把車子送還給我們,至於贖金的問題,對方想要錢,表示他有此需要,我們可以送給他。」 師父的行誼,讓我認識到大乘修行者的菩提心。所以,當老婆婆要搶我的粥的剎那,我為了保護她的業,用手指勾住袋子,沒讓她搶成功,她的「盜業」就不成立;再來我說要請她吃,這是成就我的布施心。最後我裝著跟她很熟的樣子,是要讓她感受到我不會在意那碗粥——只要妳來我就請妳吃,我還要感謝妳成就我的布施心呢!父母遺留的財富,是要盡孝報恩的!
韓國新羅王朝時代,一對老夫婦在貴族府裡當僕人,一次大雨,老先生去巡視主人的田地被淹死。貴族的主人很仁慈,送給僕人的小孩一畝大約兩千平方公尺田地,作為對其遺族的撫卹。後來,有一位修行成就的出家人來到村子,僕人的小孩發心將所持之田地來供養出家人。母親提醒兒子:「供養出家人是好事,但這是你翻身的一筆土地,如果這樣做,你這輩子只能當僕人了。」兒子告訴母親:「這筆土地是父親犧牲生命得來,我應該替父親修福,將它供養給有德的法師,利益父親。」老太太很具善根,雖然自己不懂佛法,但覺得兒子如此乖巧善良,將來老天爺一定會保佑兒子,於是成全兒子的孝行。當僕人的小孩將土地供養法師,三天以後卻往生捨報。出家人觀察僕人的小孩因緣,他的來世會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人,所以出家人加持他投生到一個具善因緣、當地德高望重姓金的大官府中。出家人連續三天,託夢給姓金的大官說,村莊的一位小孩叫做大成往生了,會投胎到家裡來,請善待、好好教育,將來其會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人。姓金的大官打聽之下,真有一位叫大成的小孩往生了;沒多久,姓金的大官的太太便懷孕,小孩出生以後,取名叫為金大城,金大城後來成為新羅王朝的宰相。金大城任宰相期間,國家相當安和樂利,而且對佛門有極大的貢獻,蓋了兩座寺廟,名為「佛國寺」和「石窟庵」。當金大城知道前世的母親還健在,便接過來與自己同住,跟現世的父母親共享天年。 「佛國寺」是為了感念他前世的父母;「石窟庵」則是感謝今生的父母。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可忘記感念報恩。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記載:「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真要思報父母恩,就要修學佛法,用佛法來度父母親,自己成就佛道,方為世間大孝。
眾生皆有佛性
眾生皆有佛性——清朝的時候,在浙江省杭州武林門內,有一座 庵堂,住持是上靜下然尼師,她每天早晚焚香 誦經禮佛很有修行。在順治五年的元旦清晨,庵裏正準備作早課時 ,突然傳來老鼠的吱吱叫聲,靜然尼師朝梁上看說:「老鼠啊!你爬得比佛像還高,是不禮 貌的,趕緊下來吧!若要聽經可以到我身邊來 。」那只老鼠歪著頭,好象很注意聽的樣子, 然後往下窺探了片刻就跑掉了。不久尼師們開始作早課,老鼠聽到木魚聲,就 又跑出來,起初他只敢伏在門邊,後來就漸漸 地趕跑到尼師身旁,接著又爬到供桌上,伏在 佛經旁,聽尼師們誦經念佛。當早課完畢,靜然尼師便對老鼠說:「你也知 道聽經念佛啊!嗯,真有善根,難得!難得! 聽經念佛有功德,不但能消除滅難和障礙,同 時可以增加福報和智慧,還可發願回向,求將 來往生到西方阿陀佛的國土極樂世界,以後要 常來聽經修行,才能脫難畜生的身體啊!」老鼠聽了仿佛有所領悟而慚愧的樣子,低叫了 數聲便緩緩離去;從此每當木魚聲響起,老鼠 便跑出來聽經念佛,庵裏的人也都習以為常, 而且很歡迎它。如此過了一年,有一天早課念佛完畢,鼠突然 起身向佛像頂三拜,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於 是好奇的圍著它瞧,老鼠接著又向靜然尼師頂 禮一拜,便寂然不動了!靜然尼師俯身看了看 ,很欣然的說道:「阿彌陀佛,他往生了!」 隨即拿起引磬招呼大眾道:「大家趕緊念佛送 他一程吧!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幾天後老鼠的身體堅硬如石,並且散發出一陣 陣的旃檀香味,老鼠聽經念佛修行,也能坐化 往生,真是稀有難得啊!有一位尼師就這件事請問師父說:「任何一個 眾生,要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必須具足信 、願、行三個條件,這只老鼠也有嗎?」師父說:「當然有!他如果對佛沒有信仰的心 ,便不會來;他天天來聽經念佛,不就是修行 嗎?他如果沒有發願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 何能夠預知要往生的時辰,而會先行禮佛,還 向我們拜別呢?他不但確有修行,而且還具足 信願行三種資糧呢!」於是尼師們便為他造了一個小木龕,以出家人 的禮節安葬它,並豎了一座小塔來紀念它,當 人們見聞到這件事,都引以為修行的借鏡,想 想看一只老鼠,尚且知道要聽經念佛修行,我 們人類怎麼可以不如一只老鼠呢?
藍兄的顯化故事
有一位藍兄松男,在北市銀行門口賣口香糖,跛腳拿拐杖坐在地上,黃人盈講師看到心生惻隱熱淚盈眶,流露慈悲心。見到這麼可憐的人,黃講師就每天多帶一份便當去送藍兄吃,一段時間後黃講師想渡藍兄求道,藍兄心存感恩,雖然行動不便還是跟著黃講師去皓德佛堂(南京東路一段國王飯店旁邊)求道。藍兄求道之後誠心有加,常常拄著拐杖在佛堂門口服務給道親淨手打毛巾,而且謙恭有禮,溫文儒雅,道親們都感受到藍兄改變頗多,由內而外展露的誠心,他的改變在於他的謙卑,低心下氣,90度鞠躬。他有班程活動一定到佛堂服務打毛巾,持續二個月中旬之後,有一天黃秋馨講師問藍兄説,你為何願意來為大家服務打毛巾?藍兄回答說,他剛求道就夢到仙佛對他說→你只要來打毛巾88天,你的腳自然就能走路了。當天黃講師問他時,恰巧就是第88天了,藍兄每次回來都有記算打幾次毛巾,當天打完毛巾藍兄真的沒拿拐杖直接走回家了,在場見證的黃講師當時非常吃驚,當場好多人見證了神奇的一刻。仙佛實在太慈悲了,而藍兄因為求道修道改變了命運,別小看為大家服務淨手簡單的打毛巾竟可以治好行動不方便的道親,這真實故事口耳相傳,消息不脛而走。真是感謝天恩師德。還有一位阿婆90幾歲,每次佛堂有研究班,她七點之前就將佛堂椅子排好,化粧室打掃乾淨,每次有上課都這樣做,做的時候都生歡喜心,充滿法喜,非常快樂的去做,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從來沒有一絲怨言之心。歡喜做,甘願受,一直做到歸空,老母封為→喜道天仙。"所以我們只要有心,都能成仙作佛。志在聖賢則聖賢,志在凡夫則凡夫。"
瑩珂法師預知時至
宋朝時期,瑩珂法師出家修行卻不持戒,於佛門清規戒律多所牴觸、破損,尤其喜愛吃肉喝酒。有一天他突然驚覺到:「我這麼造罪造業,毀壞戒律,將來一定下墮惡道受量苦。」心生極大的恐怖憂惱,便去請教同參道友自己還有沒有救。同修慈愍他,送給他一本《往生傳》,記載歷代淨土宗的高僧大德唸佛蒙佛接引、往生極樂的故事。瑩珂法師還有些善根,看了之後痛苦流涕,深受感動。他立刻把自己關在寮房,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一句彌陀聖號拚命、至誠懇切地唸誦,一直到第三天,阿彌陀佛現身他的寮房、放大光明,口出妙音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這十年你好好修行、積功累德,臨終時我再來接你。」瑩珂法師卻向阿彌陀佛祈請:「我劣根性重,經不起俗世的誘惑,這十年我不曉得又要造多少罪業,十年壽命我不要了,現在我就跟您走。」阿彌陀佛慈悲隨順眾生,點點頭同意了:「好!那我三天以後來接你。」三天後,瑩珂法師沐浴更衣,果真在同修道友面前坐化而去。瑩珂法師能由地獄轉而投生佛國,貴在還相信因果業報與輪迴,才有修補懺悔的動機。"人生在世要能了知:「人身難得」、「諸行無常」、「因果業報」、「輪迴過患」。當我們的內心經常串習這些佛法的智慧知見,消融錯謬的思想邪說,很快地就能生起猛利精進的發心來行持佛法。深具大懺悔力、大勇猛心的人將能轉化一身的業力,改頭換面,得自在解脫!"
云何名四生
大乘金剛經論:文殊菩薩問佛:云何名四生,造何等業,受形稟命,種種不同?一者卵生:是人先世,貪心機謀,計較為活,故墮卵生,魚鳥之類。貪高為鳥,見人高飛;謀深為魚,逢人潛沈。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貪戀淫慾,故墮胎生,人與畜類。本分貪淫, 為人豎立,橫心貪淫,作畜橫行。三者濕生:是人先世,貪食酒肉,打鬧作樂,故作濕生,爛蛆廁蟲,蠛蠓之類。四者化生:先世為人,心多變異,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 故墮化生,脫殼飛行,蛾蟲之類。佛告文殊師利:六道四生,惟人最貴,惟人最靈。佛從人中修成,業從人中造就。人能修福,決生天上,人能造惡,必墮地獄。有德為神,有道成聖。福罪不由近定,臨命終時,墮業取報。人道不修,餘道不及,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復次文殊師利!吾滅度後,末法年中,多有鈍根劣智眾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雖有齋戒,並無智慧,愚心高傲, 邪見自專,不肯下心參求明師正真訣法,一向執著,認妄為真。或有執著佛經文字;或有執著誦持名數;或有學得一言一句,便為究竟境,未得謂得,未證謂證,修少善根,生大果望。謹藉由上段文,點出佛陀真理慈示:六道四生,惟人最貴,惟人最靈!佛從人中修成,業從人中造就 大家要好好體悟這句真言!惟人最貴,惟人最靈!所以有感,一日修行勝過百日拜神!一個活佛勝過九間廟!勉勵大家一起需要再深入體悟這佛陀的提醒!現在實是亂法橫生,不分何謂真明師,只見鬼神界紛飛,忙找宿主。一切都是因緣!一動念皆是業!一切自求多福!
糖尿病被治癒!
鎮江人周千秋,在京師做官,每個月可領到官俸的米糧。古時候的米糧保存條件不好,很多米蟲會在其中滋長,每當用畚箕篩米來除去糠秕時,蟲子就紛紛跌落在地,引來成群結隊的螞蟻啃食、搬運,連家裡畜養的雞隻也跟著來啄食。週夫人眼見蟲子橫遭災禍,心生憐憫,便要僕人在篩米前先鋪一層蘆席在地上,篩完米後再把掉在蘆席上的蟲子集中起來倒進甕中,並定期拿篩下來的米糠餵食這些蟲子。等到了秋天,蟲子就陸續羽化成蛾飛走了。週夫人如是經年累月地放生米蟲,沒想到身體卻突然不適,被診斷為糖尿病,病況日益嚴重。週夫人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十分憂愁,週千秋見狀安慰她:「妳放心吧!哪裡有救護生靈幾萬隻生命,自己卻不能活的事情呢?」像是應驗這句話一般,從此週夫人的病就漸漸好轉,不僅不需吃藥,還健康得又生下了一個兒子。因不忍眾生受苦,而拔除牠們的痛苦,置於無苦安樂的境地。經典雲:「戒殺放生,得長壽報,又可解怨釋結,長養悲心、潤菩提種。」戒殺護生所獲得的現世利益安樂是何其迅速!
放生是即時能修的福,以下幾種放生方法可供參考:
一、以佛法利益有情
二、自己吃素或勸人吃素
三、勸人放生或阻止他人殺生
四、流通戒殺護生的善書
五、放生未經鹽水泡過的魚子
六、救助誤入蜘蛛網或墮入坑洞的生命
七、碗盆等物口莫朝上放置,不生蚊蠅
八、不焚燒枯枝落葉和垃圾
九、滾燙水不潑灑在庭院
十、不穿皮製品
道真,理真,天命可畏!
道真,理真,天命可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君子有三樣事情是很敬畏的,很恭敬謹慎畏懼的,因為敬畏,就會非常小心恭敬,不敢隨便掉以輕心。 第一畏天命:我們傳道所憑仗的就是天命真傳,就是上天把普渡眾生的道統傳承使命,傳給特定的修行者,傳付給特定的祖師傳承,這是要非常敬畏的。天命到底傳些什麼﹖普渡眾生要落實在哪裡﹖天命不是讓我們躲災避劫, 救貧恤孤的,天命是挽救眾生的靈性離苦得樂的慈航寶筏。民國三十八年,師母到香港,很多大陸的前人,也逃難到香港。到三十九年, 香港滿街都是難民,過去在大陸是前人,逃到香港都變成難民。師母一看, 這樣不行,就在沙田買了一個宅院,建了一個養老院,對外是稱養老院, 實際是收留這些修道人的地方,有一百三十多個前人,全部都在那裡。師母說:「大家功德有餘,火候不足:要考驗火候,不然將來回不了天。」 這是一個很妙的考驗,三十九年冬天,師母宣布香港止渡,用「止渡」來考。你看我們每天都忙得不得了,現在突然說一聲「停止」,停止就要倒了。這些大領袖,師母說要考火候─止渡,師母說:「後天為主,先天為輔, 大家都出去賺錢,出去做生意。 」這些人離開了道場,又回到名利場上, 這個不容易,沒有志節的就守不住了。這裡面有很多辦過大事的。有一位前人,曾跟過老師辦道的。老師說:「你不要老是跟著我,去開荒!」 他說:「去那裡開荒?」老師說:「地圖在那裡,你自己去找。」 中國大陸這麼大,他指了一個地方,覺得這個地方不錯。於是老師就讓他去那裡。後來他去打聽一下,不得了,那個地方有兩百萬的天主教徒, 他就跟老師跪下說:「弟子不能去那裡,那裡天主教徒太多了。」 老師說:「不要怕,派一個大仙去助你。」派人看得到,派大仙看不到的, 他問老師:「是派那一位大仙?」 老師說:「派武訓大仙去助妳。」老師一句話就封了武訓為大仙。他去那地方以後,租了一個房子,開了一間佛堂,渡不到人,心情很鬱悶, 說要派大仙來,也沒見到。一段時間以後, 有一天早上,聽到門口有很多的人在那邊交談。這些人怎麼來的?都是被託夢。大仙給他們託夢說:「你們不是要等耶穌再來嗎?跟你們講耶穌來了, 救世主來了,住在那裡,門牌幾號,你們看清楚這個人長什麼樣子。 」 一下子,有一百多個人被託夢,去到佛堂那裡,這個前人心想, 外面怎麼這樣吵?結果打開門一看,大家通通跪下說:「救世主啊!⋯⋯救救我們啊!」 就這樣子,大概三年時間,廿萬人求道,變成一個組線,開大佛堂。所以,這前人辦了很多的大事,很有才幹,也很有根基,可見聖人的天命可畏, 神人都要信受奉行也。天命可畏聖人言,謹慎遵行理莫偏,普渡收圓逢道運,勤修福慧證佛蓮。
財神的無奈
有一天,財神婆跟財神爺說:「老伴啊!你是掌管賜予眾生財富者,但總是將金錢給予有錢之人;他們已經很有錢了,為何你還錦上添花?而一般窮困的人,你才應該賜予金錢幫忙他們啊! 」財神爺說:「夫人!妳有所不知,窮困之人因其福報少(缺少累積善因緣),即使我要送財富給他們,他們也未必能拿得到。 」財神婆說:「我才不相信!」財神爺說:「不信?好!那我們不妨來試一試。妳看前面來了一群做小生意養家活口之人,每天都要上市集擺攤以謀得薄利,現在我就在路中央擺塊金磚,妳看他們能不能撿著? 」這一群人走著走著,當快要走到靠近金磚時,其中忽然有人說道:「這條路我們天天都在走,即便是閉著眼睛也能走過去。」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是啊,那倒是真的!」另一人就提議說:「敢不敢閉著眼睛走過去啊?」大家同聲說:「好!」於是大家就開始閉著眼睛向前走,當有人腳踢到金磚時還說:「是哪個缺德的,把磚塊擺在路中間! 」便用腳把它踢開。這群小販就閉著眼睛走過去了,並無一人拾得金磚。財神爺嘆了口氣,說:「這一群人真是沒有大福報,所以得日日挑擔營生呀。 」又回過頭來對財神婆說:「嘿!妳看!前面來了個男子,還騎在馬上,這可是一位有福報之人囉,待我將些碎銀子灑在草叢裡,妳看他會不會拾得! 」說也真奇怪,這男子騎著騎著馬兒,快接近草叢時忽然尿急,立刻下馬方便去。咦!草叢中怎麼會閃著亮光?這男子仔細一瞧,哎呀!是銀子!便將之一一拾起。俗話說:「命中若有自然有,命中若無莫強求。」財富是給前生有佈施之人,也是自積之福田。但世人總是用盡一切心思,想大富大貴;其實讓自己致富最好的方法,就是當下開始積善修福,尊道而行,將來必能改變命運。
晚起不燒香
宋朝符仲信,家境富有又樂於布施,在他三十五歲那年,生了一場病,病情突然轉危。他自言曾經到了陰間,遇見幾位故舊向他問道:「恩公!您怎麼會到這裡來呢?」就共同去拜求一冥官,希望能讓符善人回陽。冥官說:「這個人本是飢寒命,因為他心善良,喜好布施救濟別人,所以能夠白手起家,壽命本來還可以活到五十九歲,但因為他不燒香、晨間晚起床,因此福報壽命到今日已削盡!」故舊們說:「這兩件事只不過是小的過失而已,怎麼會如此嚴重呢?」冥官說:「不燒香,即無敬天地之心;晚起床,即有多淫之意在。怎麼可以說是小過失呢?」大家聽了,驚顧說:「厚德像符公這樣的人,尚且因不燒香、睡起遲這兩事而削減了壽命,那麼一般人又怎麼可以放縱自己呢?」沒多久,符仲信就命喪黃泉了。人生的福有限,享一分,便減一分;積來的福無限,密密做利濟事去,則受福一分,便可積福十分。天地蘊孕萬物,我們應該常時懷抱感恩、恭敬之心,若心能感恩知足,分秒都在累積福報,就如同在淨土般清淨喜悅。